春秋各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六章收获第一份技术储备,我的父亲是嘉靖,春秋各半,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inf 朱载坖还不知道,接下来一段时,到底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危机。
此时正和朱载壡他们放着烟花。
对男孩子来说,烟花的吸引程度,不下于其他玩具。
朱载圳也放下了他喜欢的魔方,玩起了烟花。
夜空被染成了五颜六色。
不知不觉中,烟花落幕,一晃眼年已经过去。
甲午年第一次朝会,很是热闹。
过年期间,从公众传来的消息就是,大明找到了第二个财源。
哪个做官的不想发财?
以前是国库没银子,只能收底下人的孝敬,而底下人则是搜刮百姓们的那点存货。
现在有了更好的目标,都想大干一场。
某些人已经在心里惦记着那一座寺庙中,有多少金身了。
而嘉靖,从来都没有感受过,任何一次上朝,大臣们会这么的齐心协力。
“臣,有本要奏!”
“准!”
"请问首辅大人,寺庙的田地,是收回做皇庄,还是归国库所有?"
“归国库,属于哪个县城的范围,就是属于哪个县城的地方财产。”
“臣,有本要奏!”
“准!”
“请问首辅大人,不知寺庙商铺,又该如何处理?”
“同田地处理方式一样。”
“臣,有本要奏!”
“准!”
"······"
一条条的利益分配,让朝臣们沸腾了。
什么时候,地方官府,有自己的产业了?
答案是以前没有。
可现在有了。
往后县衙就是一个肥缺,官田的收益,绝对要比俸禄高得多。
在利益分配好了之后,就是僧人们的安排。
有手艺的必须靠手艺吃饭,每一文钱都必须赚得干干净净才行,每一座寺庙还得给朝廷上税。
根据寺庙的大小,名声高低,税额也大不相同。
总之一句话,除了拿着度牒,可以不需要路引,随意行走天下之外,僧人们的特权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即便是朝中有许多信佛的大臣,在面对巨大利益的情况下,也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选择性暂时不信。
大明本就有对宗教的管理办法。
现在要的不过是财产罢了。
一早上的分赃大会,很快就定下了基调。
每个人都在算计着,他们能够从当中拿到多少利益。
朱载坖在知道朝会的内容时,还在已经修好的‘载坖私塾’中给人授课。
“速成的需要最少两个月的时间。”
课后,朱载坖盘算着那些账房先生们学习的进度。
只要出一批可用的人,往后就可以老带新,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也就不需要他亲自来讲课了。
“已经很快了,大明养士几百年,到现在才多少读书人。”
陆绎不以为意的说道。
“说的也是,若是读书人多了的话,朝廷也就收不上税收了。”
朱载坖点了点头,说道。
“对了,我开办的私塾,也是可以让女子来读书的,算账又不是体力活,咱们的工厂又不是官府,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
转悠了一圈,都是男人,没一个养眼的,这怎么能行。
往后他长大一点,身边还想安排一些女秘书的。
不体验一番,有事那啥,没事那啥,都对不起他现在的身份。
**
载坖印刷作坊外。
坊主刘敬堂已经带着一众工匠,早早地跪在门口迎接。
干硬冰冷的地面,让跪着的人并没有感受到多么难受的感觉。
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都穿着全新制式的工作服装,从头到脚都收拾得很干净,面上的肤色还算不错,眼中也很有神。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这些人就被养得和别的平头百姓们不一样。
工钱给足,还有小食堂做补贴。
谁家大老爷会这么大方?
朱载坖从私塾出来,就往印刷作坊赶去,等到他的护卫队伍刚一靠近,刘敬堂的声音就传来。
“载坖印刷作坊坊主刘敬堂,带着全体工匠,前来迎接裕王殿下。”
朱载坖掀开车帘扫了一眼,神情复杂地道“都起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