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马铃薯:土蛋蛋变金蛋蛋
野生的冰糖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1章 马铃薯:土蛋蛋变金蛋蛋,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野生的冰糖葫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禾最新的大米和土豆已经运了过来,食堂的大厨们已经在精心的进行炮制。</p>
本地的员工喜欢吃土豆。</p>
郭阳却更想尝尝大米的滋味。</p>
他已经很久没吃大米饭了。</p>
即使他对吃食不怎么讲究,但长期呆在北方,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面食。</p>
他前世可是南方人啊!</p>
虽然也能接受面食,但以前可是以吃大米为主。</p>
所以他对天禾的大米还挺期待的,尤其是种子商店培育的天稻22。</p>
这是常规稻种,不是杂交稻,常规稻口感本来就具有优势。</p>
何况种子商店对天稻22的特征评价是:产量一般,但口感和品质极优,对水质和土质要求高。</p>
这不由就拉高了郭阳的期待,相反,他对天薯21的期待感就要稍微低点。</p>
土豆这东西,在西北,尤其是甘肃,家常便饭中随时能见到它的身影。</p>
其中又以定西土豆品质最为出名。</p>
定西位于陇中地区,因“安定西边”而得名,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p>
这里是海拔2000多米的黄土高坡,植被稀疏,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破碎。</p>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定西都以‘苦甲天下’而出名,土地贫瘠,干旱缺水。</p>
乡亲们只好种些洋芋,图的就是这些土蛋蛋旱涝保收,又能当菜又能当粮。</p>
两百多年来,乡亲们习惯了自家种洋芋自家吃,即便卖,也就在十里八村转。</p>
但这种情况在新世纪前后发生了改变。</p>
黄土高原的土壤虽然贫瘠,但却土质疏松,富含钾元素,这是土豆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p>
1998年,定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领导小组。</p>
整个产业迅速的发展。</p>
这里生产出了全国最优质的土豆,也有全国最好的宽粉。</p>
这里的马铃薯畅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内市场,并远销东南亚、俄罗斯、沙特阿联酋、欧美等国。</p>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350万亩,跻身于国内三大马铃薯产区之一。</p>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苗、商品薯和精深加工基地,构筑起了定西马铃薯的产业集群。</p>
天禾种业名气虽然大。</p>
但在定西,天禾的马铃薯分部只是三十多家种薯企业中的外来者。</p>
唯一的优势:财大气粗!</p>
就差没把有钱两个字刻脸上了!</p>
去年10月,天禾先后在定西建成了组培楼、自然光照培养室、种薯雾培生产线,以及固定的原原种网棚扩繁基地等先进繁育设施。</p>
形成了马铃薯脱毒苗、网棚原种生产、一二级种薯繁育基地的一整套专业化生产模式。</p>
实际上,这些总投资也不过一两千万元,对天禾是轻轻松松。</p>
然而,当年定西地区旱作农业研究中心,分流成金芋、鑫地、禾丰3个股份制合作企业时,资金极度短缺。</p>
三家企业只能各自承担脱毒、原种生产、繁育的一个环节。</p>
这才让定西跃居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了全国80%的微型薯。</p>
“有好的薯种,才能种出优质的商品薯。”</p>
当地的马铃薯种植户在多年的种植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p>
全市良种普及率接近60%,也有部分农户开始使用脱毒种苗。</p>
“以前是自留种,几年后产量就不行了,病害也多,有的土豆吃起来味道发麻,就是因为病毒的原因。”</p>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病毒会通过种薯无性繁殖多代繁殖过程中逐渐积累,导致种薯退化。</p>
所以防止品种退化,实现品种的商品特性和产量,这是需要脱毒种薯的重要原因。</p>
通过茎尖剥离技术繁育出脱毒苗,脱毒苗经过检测放置温室进行栽培繁育成微型薯。</p>
随后是微型薯——原原种--原种一代--优质脱毒种薯——农户,这才是一個完整的繁育过程。</p>
天禾却以一举之力,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完善的马铃薯繁育体系。</p>
嘉禾是省内最知名的企业。</p>
而马铃薯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种植,天禾在省内发展马铃薯种业,对当地领导绝对不亚于买中了彩票。</p>
其雄厚的资金和科研实力,甚至让地方喊出了要让定西的种薯出口到全世界!</p>
其阵势之大,</p>
让原有的科研企业目瞪口呆!</p>
这是来了头要吃肉的狼啊!</p>
还有,你钱是这么用的?</p>
接下来的时间里,天禾很快推出了一个品种,这让不少人内心紧了紧,一粒优质种薯的选育需要很长的时间。</p>
天禾明显是有备而来啊!</p>
定西已经有四十来个较为成熟的品种,这下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p>
事实上,天薯21还是初次开始推广,上层管理人员的高调只是为了宣传,基层的技服人员其实很低调。</p>
天薯21:高产,广适,抗病,适宜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p>
技服人员找准了定位,</p>
南部高寒阴湿区,以及洮河、渭河、漳河的河谷川水区,这两个地方压根儿没想过去推广。</p>
而是直接到了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p>
这里的地形怎么说呢?</p>
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似乎也很难形容出地貌的复杂程度。</p>
山、岭、梁、峰、岘、墩、嘴、顶、尖、坡、坪、台、崖、埂、塄、沟、岔、湾、屲、滩、坑、川、河谷……</p>
你能想到的地形地貌,反正这里都有。毕竟曾经还被联合国评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p>
但这里,却主要开展高淀粉和主食专用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种植。</p>
不过这种高产是相对的,东北、华北亩产6000斤以上才能算高产,只要敢上化肥,甚至八千斤,一万斤都能种出来。</p>
而这里因为常年干旱,能亩产3000斤,就算是大丰收了。</p>
却是适合天薯21的安家之地。</p>
虽然有天禾的名气加持,但天薯第一年的推广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p>
很多农户养成了有什么种薯就种什么的习惯。</p>
而意识到良种重要性的农户,也因为脱毒种薯价格贵,很多人并不愿意使用。</p>
市经过脱毒的商品种薯供种面积还不到10万亩,供种率极低。初来乍到的天薯21并不占优势。</p>
不过天禾有自己的推广体系。</p>
与种植大户或者村社合作建立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示范基地都会得到天禾公司的种薯、农资、农机等支持。</p>
尤其是在使用脱毒种薯这一块,地方财政困难,良种补贴覆盖的范围很小。</p>
天禾直接给农户减免了大部分费用,突出一个财大气粗!</p>
极大的减轻了农户的负担。</p>
自然有不少人选择了与天禾合作。</p>
这种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让一直苦于推广脱毒苗的企业和科研人员目瞪口呆!</p>
还能这样!</p>
狗大户啊!</p>
企业是要盈利的啊!</p>
你这样怎么收回那么多的投资成本?</p>
不怕企业倒闭了吗?</p>
哦,是天禾啊!</p>
那没事了。</p>
…</p>
在安定区新建村,50多岁的老书记苏克俭,就带领村民与天禾合作建立起了示范基地。</p>
起垄、覆膜、切块、播种……村民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马铃薯种植。</p>
丰凯虽然还没研发出质量稳定且适合中小地块使用的优良小型机械。</p>
但简易的播种机还是能轻松生产一批,两人一组,一人打窝,一人丢种,速度快得飞起!</p>
全村有2700多亩沟沟坡坡上的土地种上了天禾的天薯21。</p>
夏天的时候,这些起伏的山坡上,最打眼的就是连绵不绝的马铃薯。</p>
漫山遍野的马铃薯花开成海,增收致富的馨香沁人心脾。</p>
在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之后,这连片的马铃薯示范基地,也没有辜负一众村民的期盼。</p>
迎来了有史以来的大丰收!</p>
从秋收开始的那一刻,老书记苏克俭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p>
那一颗颗沉甸甸的土蛋蛋,在他眼里,就是一颗颗的金蛋蛋,还仿佛挖不完似的,不断的从土里滚出来。</p>
一摞摞土豆,如同一座座小山,村民们每天都早出晚归,忙着挖金蛋蛋。</p>
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忙活,放学归来的小孩还会聚在一起挖地锅、烧洋芋。</p>
烧地锅是门技术活。</p>
得大一点的孩子才会。</p>
先是在山坡边挖土灶,随后用一些鹅蛋大小的干土块,在土灶的上方垒起一座“小山”。</p>
从山上捡来的柴草点燃,放进土灶里。</p>
待上面的土块完全烧热时,放进新鲜的洋芋,用土块堵上烧火门,敲开土灶上面用小土块垒成的小山。</p>
让滚烫的土块与洋芋充分接触,再用浸湿的土将顶部封起来。等顶部的湿土变干后,洋芋就熟了。</p>
最后,将洋芋从灶里挖出来,拂去表面的黄土,掰成两半,烤熟的洋芋外焦里嫩,泥土的天然气息扑鼻而来。</p>
大人们忙活之余,也会跟着品尝烧洋芋。</p>
只觉得今年的洋芋好吃了不少,这简单的美味,既是乡村的朴实无华,也是味蕾的极致享受。</p>
除了烧地锅外,新土豆打出来的洋芋搅团,点缀上油泼辣子和韭菜花,酸辣鲜香让人直呼过瘾呐,过瘾!</p>
忙了一整个秋天,2700亩的土豆才采收完毕。</p>
一部分土豆已经出售给了来收购的经销商,还有大部分则是入库待售。</p>
即使采收的时候,就知道今年增产不少,但当产量真的统计出来的那一刻。</p>
全村人都沸腾了!</p>
6500吨!</p>
平均亩产超过了4800斤!</p>
增产太多,以至于村民一度怀疑是不是产量统计错误了。</p>
由于耕地破碎,又干旱缺水,新建村的马铃薯平均产量常年在2500~2800斤左右。</p>
能产3000斤以上马铃薯的地块极少!</p>
今年却统计出了4800斤的亩产,让村民有点吃不准了。</p>
是不是书记老眼昏花,看错数字了啊!</p>
但多次测算后,事实却证明新建村的产量并没有错!</p>
就是亩产4800斤!</p>
增产了接近2000斤。</p>
这让老书记想起他第一次种商品薯的那一年,当年立马每亩增产了750斤。</p>
然而今年却是每亩增产2000斤,还是带着全村人一起!</p>
这脱毒种薯果然了得!</p>
比普通商品薯还要厉害!</p>
按每斤0.45元算,那也增收了900元,每亩的收益达到了2160元!</p>
土蛋蛋还真成了金蛋蛋!</p>
村民们脸上也洋溢着喜庆,家家户户的媳妇开始比拼起了打洋芋搅团,村里散发出浓郁的土豆香味。</p>
这可是每亩增产几百元。</p>
对年人均收入只有1600多元的新建村来说,这份增收的幸福,不亚于天上掉馅饼了。</p>
虽然还没卖完,但每家每户都在盘点着该增添些什么家具了。</p>
天禾原本也想着帮着销售,但苏克俭拒绝了,称不愁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