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0、王尚书引经据典、严编修口蜜腹剑,明祀,南乡书生,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朱厚熜甫听王琼之言,心中大骇不已。</p>
</p>
王琼果如自已所思一般,不过是无外力之时,则于杨廷和内斗;若有外来压力,则同气连枝,一同抵御。</p>
</p>
如若其互相有仇怨,朱厚熜尚可从中牟利,打击一批,而拉拢一批。</p>
</p>
可若同气连枝,则朱厚熜只能束手无策!</p>
</p>
盖其眼下,尚未独揽大权,暂时不能与之翻脸。</p>
</p>
至于掀桌了,则更是不可能……</p>
</p>
然。</p>
</p>
待王琼后言发之,则令朱厚熜陷入深思!</p>
</p>
因王琼之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言耳!</p>
</p>
眼下已甫登大位,股下龙椅尚未坐热,手中之权,更是微乎其微。</p>
</p>
向使赶走杨廷和,难道不会有稻廷和邪?</p>
</p>
非也!</p>
</p>
盖与杨廷和相谋者,皆正德遗老,乃由想法相同,故成一党。</p>
</p>
若杨廷和去位,明日便来一个稻廷和、赵廷和、资廷和。</p>
</p>
若是无法从根本处解决问题,即使解决再多内阁,结果也不会有丝毫变化。</p>
</p>
且杨廷和去位,如今糜烂局势,谁又能一力承担?</p>
</p>
甚至于因为内阁走马观花,频频更换执政之人,最终只会使朝政恶化。</p>
</p>
届时!</p>
</p>
一个残破的大明,与之有何益处?</p>
</p>
并无!</p>
</p>
甚至于,可能会身死国灭。</p>
</p>
朱厚熜不知道乃是历史上崇祯便是如此做,且也确确实实亡国,自挂东南枝!</p>
</p>
崇祯自天启七年八月登基,截止崇祯十七年三月自缢,短短十七年半时间,换掉首辅近达二十人,内阁大学士前后足有五十人相继登场,为人所戏称“崇祯五十相”。</p>
</p>
五十位内阁大学士中,有二十七人被罢黜、免职、戌边、死亡(非正常),占据总人数一半有余。</p>
</p>
替换八十位九卿,其中兵部尚书有十三人中,有四位被诛杀或下狱。</p>
</p>
刑部尚书先后登场有十七人;户部尚书先后登场有八人,其中四人被诛杀或下狱,或殉职、或削职。</p>
</p>
诛杀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另加被捕之时自杀一人。</p>
</p>
蓟辽总督半年之内频换五人。</p>
</p>
可谓开历代之先河,纵观历史闻所未闻也!</p>
</p>
然如此频繁换,于国何益?</p>
</p>
无益。</p>
</p>
且容易导致令出多门</p>
</p>
不想着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在一些边边角角挑刺,想着解决不了问题,就把有问题之人给解决,他不死没人死!</p>
</p>
同理!</p>
</p>
朱厚熜此时亦然!</p>
</p>
只要其尚未掌权,没有找到合适代替杨廷和之人,无论换多少人,最终结果依然如此,还会使朝政败坏!</p>
</p>
且王琼还举了两个非常有内涵成例!</p>
</p>
一:是汉宣帝刘询与霍光!</p>
</p>
二:是汉质帝刘缵与梁冀!</p>
</p>
霍光、梁冀皆是大将军,又俱为权臣!</p>
</p>
一个是“如芒在背”主角,一个是“跋扈将军”主角。</p>
</p>
且皆有拥立之功,甚至于权倾朝野,无人不深深忌惮。</p>
</p>
然刘询与刘缵二人做法截然不同!</p>
</p>
前者潜龙在渊,等待时机,对霍光百依百顺,惟有因皇后一事,偶有纷争。</p>
</p>
后者锋芒毕露,口不择言,对梁冀百般厌恶,直言跋扈将军,被人鸩杀!</p>
</p>
王琼一语双关,以刘询宽慰天了,以刘缵告诫皇帝,不可谓不用心良苦!</p>
</p>
且既未明言天了需避让杨廷和,从而青史记录,让皇帝有失颜面,又未之言杨廷和奸臣,但却让其坐实奸臣之实,无论杨廷和是辞官、亦或继续任职,皆背负此名!</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