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14、杨廷和最终让步,明祀,南乡书生,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祀</p>
拂袖告别的张璁,径直往宫门而去,然后将身上牙牌,交到宫门将手上,经过勘验无误之后,方能放行。</p>
牙牌又叫告身牌,乃是京官出入宫城必备配饰,若无牙牌,任何人不得出入,盖宫门卒秉持认牌不认人。</p>
因牙牌的特殊属性,故而在官场又衍生出一句谚语,即地方官言:“我爱京官牙牌”。</p>
不过京官同时也衍生一句“我爱外官排衙”,此因地方官出行排场巨大,三班衙役会给地方官净道,防止有人袭官之类的事发生。</p>
然而京城首善之地,绝不会有这等刁民存在,于此京官自然是无缘排场之事。</p>
守门卒勘验牙牌之后,发现并无差错,旋即放开路道,让张璁通往。</p>
张璁昂首阔步,拔步而行,望着巍峨高耸,时有飞鸟掠过的皇城,心中顿起万丈豪情。</p>
作为《大礼或问》的作者,他如何不知晓,自己里面所言,虽看似只是将群臣,所有在大礼议上面,所提到之点一一反驳,实则更加注重分析继统与继嗣,当考何人。</p>
更是将古往今来,大家习以为常的礼法,进行推翻,需要重新制定。</p>
不然杨廷和不会如此失态。</p>
今日奏疏一旦递上,极有可能会如蒋冕、毛纪所言,从此名声败坏,顶着阿谀奉上骂名。</p>
但也如他在《大礼或问》所言,“璁不敢为终身谋也。倘若小失礼法,则同夷狄;如若大失,则入与禽兽无异。我惧怕失礼之后所产生结果,所以不敢为自己谋。”</p>
不知不觉张璁已达左顺门外,迎面而来,乃是翰林院编撰杨维聪、翰林院编撰唐皋、御史郑本松、观政进士侯廷训等人早已等候在场。</p>
众人看见张璁走来,上前作揖行礼,张璁回礼之后,同府老乡侯廷训便开口劝道:“罗峰何必得此污名?”</p>
张璁脸上一凝:“笔山之言,璁不甚明白,何谓得此污名?我辈圣人门徒,穷经皓首,所谓何事?无非致君上尧舜,再使风纯朴。</p>
今圣人至孝,当为尧舜可期,而彼辈拘文取义,枉顾礼法正义,此岂可为之?</p>
璁名声是否被污,我并不在意,荀子有云:‘谣言止于智者!’今我若惧人非议,枉顾礼法正宗,只怕后人将会唾弃。”</p>
其实这些话张璁已然在《大礼或问》写的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多费口舌,但见到同是温州人,又是同科进士的侯廷训发问,于是也就多说了几句。</p>
但也只是如此而已。</p>
他不可能为侯廷训的心意,而改变原来的决定。</p>
且侯廷训也无法让他改变主意。</p>
至于失了这个昔日朋友,张璁只是心里默叹,只因道不同,不相为谋,仅此而已。</p>
“罗峰先生之言,皋深以为然,只是足下当知,我辈遵循礼法何为。今张生附和圣意,妄议礼法,来日圣上再欲改他法,君何以为之?</p>
唐某不才,痴长阁下数岁,前朝便已登科,今居翰林已有七年,因朝廷肆意妄为,导致国事败坏之事,皆历历在目,此事君不可不察。”</p>
“新庵公之言实乃肺腑之言,璁自当知晓,然我辈学子,当秉公直言,岂能因咽废食?</p>
天下之事,自古以来非一层不易,由是孔子亦云,夏礼不可证,殷礼惟宋存,今学周,当从周。</p>
堂堂圣贤,亦不曾拘泥不化,我辈虽有不如,但岂能不知变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