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佐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东地中海之梦 第66章 阿底峡与阿维森纳,宋战世界史,著作佐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阿底峡是一名孟加拉人,但主要活跃在后来的印度地区。
他本是当地国王的次子,后来却毅然加入佛教,并参与了藏传佛教的恢复。
藏传佛教在朗达玛灭佛之后,一度以密宗的形式,艰难维系着传承。
直到青藏高原上的奴隶统治制度逐渐解体之后,佛教才终于重新获得了生长的土壤。
因此阿底峡等人才有机会重新参与了上路弘法。
他与仁钦桑波是这一过程当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只可惜此时的他还没有进入青藏高原参与这一伟大的过程。
至于他为什么会和蒲亚讷的人在一起,说起来就有些巧合的意味了。
阿底峡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前往东南亚传播佛教,这在当时可能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因为当地的小乘佛教,极有可能就是通过那一线路传播进去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交通路线对于印度人来说,可能并不是陌生的。
有趣的是在航海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奏里,来自中西亚的伊斯兰教也在这一时期闯进了东南亚土著的视野当中。甚至他们的传播范围要比佛教更早,只有连在东南亚最东庄的菲律宾,也在不久之后出现了一大堆苏丹国。
不过那是明朝人要面对的问题了,对于宋朝人来说,佛教在附近几个国家里还是占有统治地位的,尤其是倭国和朝鲜,真腊和蒲甘。
而这当然离不开一些大德高僧的积极传播,而这一传播过程往往就可以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聪明的阿拉伯人早就已经在这其中发现了一些秘密,但他们毕竟是伊斯兰的信徒,因此即便发现了,也不好去利用。
但是世俗的大宋政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此,蒲亚讷的朋友们认为,宋帝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东南亚开拓一些之前不曾想象的领域。
这一设想最早被反映给庞籍,但并没有得到庞籍的赞同,后来他通过信件的形式传到了李宁面前,瞬间就让后者闻到了卑鄙狡诈的血腥味。
佛教传播首先需要有寺庙,寺庙就需要有土地,这就已经有了种植园的雏形。
一旦佛教开始积极地传播,信徒的数量就会增加,他们提供的捐赠也有可能包含大量的土地,这并不是稀奇的,在中国的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就不断出现。
而且信徒一旦受诫加入寺庙就不会再从事耕种,因此闲置下来的土地也成为了收购的绝好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宋朝廷的资本可以在东南亚获得大量的土地及其附带而来的收入。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非常有意思的是,宋朝人对土地的利用延续着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苏联不是很熟悉,华夏文明的阿拉伯人也坚信那些土地在落入宋朝手中之后,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