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这是不朽之作。(求订阅)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这是不朽之作。(求订阅),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天下第一白,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也没有年轻之时杜甫与李白访仙问道的快活。
<div class="contentadv"> 在众人眼里。
这已经不是大唐盛世。
“我靠,兄弟们,我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什么感觉?”
“我感觉杜甫这家伙要放大。”
是的。
虽然之前江宁并没有特别的介绍杜甫。
大家也不知道杜甫在唐朝诗人圈子当中是何等的地位。
但是。
当听完杜甫这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们却是能够感受到这首诗里面蕴含的深刻历史。
这也让大家想起了白居易。
是的。
写讽刺诗,写现实诗……的高手,非白居易莫属。
他的长恨歌,他的琵琶行……都是千古经典。
可是。
长恨歌与琵琶行纵然写得无比的经典。
但杜甫这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深度方向,却是隐隐要高那么一筹。
……
“杀啊,杀啊……”
或许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只是杜甫个人的所见所闻。
有的时候。
个人的所见所闻并不代表他所看到的就是整个盛唐。
但是。
就是这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后,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整个舞台,进入到了一场大战。
两方不知道死伤了多少。
整个天下,分崩离析。
“我感觉,杜甫写得不是诗。”
看着舞台当中安史之乱的爆发,有人说道。
“是什么?”
“是史。”
是的。
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之为诗史。
他用诗的手法,去记录历史。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虽然是杜甫个人的所见所闻,但这也在另一方面反应出当时大唐出现的危机。
如果这样的社会矛盾继续下去。
哪怕没有安史之乱,整个大唐盛世也无法保住。
安史之乱,只不过是加快了大唐的衰退罢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深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爆之后,第二年潼关就失守。
唐玄宗西逃避难,七月,太子便与唐玄宗发生了矛盾,随即太子即位于灵武,也就是唐肃宗。
一边是大唐高层处于政治斗争。
另一边是安史之乱在不断的破坏着整个大唐江山。
这一首《春望》,正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触景生情而写。
“这首诗我想起了陆游。”
“我也是,当年的宋朝陷入不断的战火,没想到大唐也是。”
“是啊,大唐虽然看起来繁华,这只不过是表面。”
而这时的杜甫,如诗里面,他已经50多岁了,早就有了白发。
不过也在这一刻。
杜甫抓住了机会。
他通过自己的见识,敏锐的分析出未来的天下,将可能是唐肃宗的。
所以。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便前往灵武,准备投奔唐肃宗。
只是可惜。
半路当中,杜甫就被抓了。
与杜甫一同被抓的,还有王维。
相对于名满天下的王维,杜甫虽然被抓,但并没有什么人看管杜甫。
所以。
杜甫趁着叛军睡着之即,就此逃离。
随即。
杜甫千里奔向了唐肃宗。
当看到杜甫千里来投自己,虽然唐肃宗并不认识杜甫,杜甫在当时也没啥名气,同时他也没干过什么政绩。可看着杜甫千里而来,一路遭受无数的危险,唐肃宗有一些被感动了。同时,这时的唐肃宗虽然即位,名义上是皇帝,但其实他与唐玄宗还在内斗,他的皇位并不稳。有这样的人来投自己,并认为自己是正统,这也是唐肃宗愿意看到的。最终,唐肃宗封杜甫为左拾遗。
左拾遗这个官位不大,大概也是八九品。
但这一个职位主要的工作是帮助皇帝查遗补缺,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也就是说。
这个职位每天见到的就是天子,非常有前途。
可是。
杜甫刚上任左拾遗没几个月,他就犯了一件大事。
当时的宰相房琯府里有位琴师犯了事,唐肃宗便想罢免他。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事实上,房琯一直主张迎回唐玄宗。这让已经即位的唐肃宗非常不满,虽然唐玄宗是唐肃宗的父亲,但此时唐肃宗已经当上了皇帝,迎回自己父亲之后,那让自己这个皇帝怎么办?
可是杜甫却并没有领会到唐肃宗的意思,反而在唐肃宗面前求情。并且还说,宰相房琯府里的琴师犯事,应该处理那位琴师,与宰相没有什么关系啊。就算是有关系,也不至于废掉房琯的相位。面对着如此不懂政治的杜甫,唐肃宗差点要杀了杜甫,好在另一位宰相出面求情,说杜甫左拾遗的职位就是为皇帝查漏补缺,如果你杀了杜甫,以后还有谁给你提真实意见呢。
最终,杜甫没有被杀,但却被贬到了地方,担任了一个基层管理。
“这个杜甫,该怎么说他呢。”
“是啊,说他不聪明吧,他聪明的竟然千里投奔唐肃宗。说他聪明嘛,他竟然不懂皇帝的意思。”
“什么懂不懂,皇帝的意思有几个人知道。更何况杜甫还是刚当上左拾遗,别说是杜甫了,就算是其他一些官员,也未必能完全弄明白皇帝的意思。同时,也不见得就能完全的分析出当时的政治情况。只能说,伴君如扮虎,你升职不见得是你的能力,你被贬也不见得就是你的过错,这全凭皇帝的喜好罢了。”
一旨圣喻。
舞台上的杜甫被贬到了地方。
当然,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地方虽小,但不会因为触怒皇帝就此惹上杀身之祸。
只是当时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天下民不聊生,杜甫虽然当官,但那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无奈之下,杜甫只好辞官,他准备回家,看看能不能谋到其他的差事。
这是杜甫的第二次回家探亲。
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探亲。
比之第一次杜甫回家看到的是大唐开始衰退。
那么第二次的探亲回家。
杜甫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衰败,而是整个国家陷入动荡,没有一丝生机。
回到家后。
杜甫无比忧愤,写下了六篇不朽之作。
他们分别是,三吏三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