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直播之荒野大冒险,甲壳蚁,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石器时代起始于大约250万年前,至距今7000多年前到2000多年前不等。”

“从猴子开始,我们就学会了扔石头,到猿人,我们已经开始用石斧。”

“青铜时代最早开始于前4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华夏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是甘宿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我历史不是很好,那会大概是商朝前期吧?”

“古埃及则是在第二王朝时期出现青铜器皿,进入青铜时代。”

“同时期还有爱琴海文明。”

“再之后,就是迄今为止的铁器时代。”

“最早出现铁器使用的是古埃及与苏美尔,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出现极少量的使用,但多是从陨石中得到铁,而非从铁矿中提取,因此价格比黄金贵了多倍。”

“直到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小亚细亚、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越来越多地从陨石矿中提炼铁。”

“在华夏,也曾出土了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5件铁刃铜钺,我们将它称为‘天石’。”

“真正最早大量生产铁并应用的应该是赫梯帝国,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掌握冶铁技术。到公元前1200年,铁已经在中东广泛运用,但并未取代青铜。”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如今的铁器时代,人类足足用了数百万年,这里面是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

“这就是著名的三期论,将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材料划分成三个阶段。”

在毕方的描述中,观众们仿佛看到了在历史长河下,那一堆堆燃烧的炭火,一块块送入熔炉内的黑色矿石,在高温煅烧之下,化作耀眼的红色铁水,滚滚倾泄。

【四大古国,只剩下我们了啊,我骄傲!】

【老方这么还懂起历史来了,捂脸,逼格再上一层楼】

【人类文明的进步,看似复杂,其实就是材料的变化啊】

【华夏,厉害!】

不少外国网友也都发出赞叹。

自从铁被发现后,人们就开始给它掺入不同的成分,用不同的温度过程改变它的性质,通过不同的工艺实现不同的微观组织。

这种似乎潜力无限的黑色金属,成为了支撑整个星球工业文明的最重要支柱。

眼下,毕方将跨跃数百万年的历史长河,在最原始的荒野之中,提炼出这功用无线的黑色金属。

【如果人类文明失落了,方老板的直播应该要保留下来】

【说不定能重启一个文明呢】

【牛皮】

看到这样的评论,毕方手握黏土开玩笑道“我现在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有足够的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知识,来达成这样的目标,看似是荒野,其实是人类文明的整体体现。”

用黏土将底层铺好后,毕方又在四周涂上更多的黏土,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马桶。

四周都被黏土包围,只留下一个近四平方分米的洞口。

等推积到和地面齐平时,毕方额外做了一个凸出来的u形口,说道“这里就是烟囱口,等下气体交换就全靠它。”

做出了一个通道口,整体更像厕所了。

不远处,回到洞内的水巨蜥再一次的探出脑袋,似乎在疑惑面前的高大生物在做什么。

在它的脑子里,狩猎,进食,休息,繁衍就是生命所存在的意义。

想不明白的水巨蜥用爪子挠了挠皮肤,想着中午去码头去水坑搞条鱼吃吃。

【像,真的太像了】

【好了,现在我们的旱厕已经完成了,快来试一试吧】

【一边拉一边烧】

【人家都是滋水清洗,方老板这是带有烘干功能啊,老板就是不一般】

毕方哈哈一笑,没办法,现在的炉子形状确实微妙。

从上往下看,确实有些像厕所,还是蹲式的,不过在前头是一个方形的通火口。

做好后,毕方在一旁将黏土搓成细细的长方条状,用火一烤,稍微干燥变硬后,架在了火炉内部。

底下有一层略微突出平台,是预留出来的,正好可以架上。

“这个是炉桥,以前烧煤、煤炉子里面都有一个叫作炉桥的东西。那个时候有一句话叫‘火要空心’,就是说煤在燃烧的时候,需要氧气。”

“如果煤炭实实在在地挤在一起,没有氧气,煤炭是不能够燃烧起来的,需要把煤炭架空,以利于空气流通,帮助燃烧,而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炉桥来完成。”

“炉桥一般是用生铁铸造的,像个铁栅栏一样。放在炉子的中间,上面放煤炭,下面有炉门,可以开关炉门来调节火力,我们这里没这个功能,就是用来方便空气流通的。”

将炉桥搭建好,毕方马不停蹄地折断细小的树枝,铺在“厕所”上,然后再次糊上黏土。

“这里是通风口,我们不能让黏土将它堵住,铺上一层树枝,可以固定住,让它不塌陷,等干燥后就定型了,树枝也不用除去,会被烧成灰烬。”

【有一说一,这炉子比大进的时候都先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第一毒奶

卮与卣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

一而再而三

刚仙帝归来就被全世界发现

一只小法呀

神豪系统:每日豪掷上千万

烟囱是个弱鸡

归途荆棘路

两仪极生

从武动乾坤开始的剑修

毕业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