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接地气
飘零狼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章 接地气,权财巅峰,我靠望气上青云!,飘零狼魂,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表格上没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高大上词语,全都是大白话,一看就懂,而且接地气。</p>
比如说,农村没有什么继承遗产这种说法,子女长大成人,父母给他们造房子,分粮食、生产工具和一部分现金,这叫分家。</p>
老人去世之后,兄弟姐妹们分房子,分田的粮食和钱,这才叫分遗产。</p>
所以,在表格上,就这样写:</p>
分家钱</p>
分家物折合钱</p>
父母分房</p>
在农业产出方面,则把化肥、种子、农药、技术人员等支出列进去,然后还有两个数据:</p>
自留粮食</p>
出售粮食</p>
这个表格大几十项内容,都是这样的,十分浅显易懂,只要认识字,就知道这个表怎么填。</p>
当然,这只是简单举例,实际上还要更细致一些。</p>
这些数据上来,是整个村子的数据汇总,汇总数据拿到乡里,财政所、农林所、党政办会联合办公,把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按照正式表格的要求进行汇总、计算、填写。</p>
这数据准确吗?</p>
其实仍然不算很准确,但至少能够摸清乡亲们的家底。</p>
这个表格没有计算家庭存款和外出务工收入。</p>
这两项数据,前者,几乎没人愿意说,后者,有的很离谱,有的则少得可怜,总之,参考意义不大。</p>
因此,他们统计出来的青山乡居民年度收入中,就不再涉及到这几个数字。</p>
而这个收入数据,在赵一鸣看来,更加具有参考意义,也更加真实。</p>
举个例子,一家六口人,包括两个老人,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p>
夫妻二人到城里打工,一年赚两万多,把各种生活费用去掉,能剩一万多两万。</p>
老两口带着两个孩子,鼓捣十来亩薄田,一年能产六七千斤粮食,除了国家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也就能剩四千多斤,收入多少呢?</p>
按照今年的收购价格,小麦五毛三,稻米五毛六,玉米四毛六。</p>
把四千斤粮食全换成钱,也才两千多块,如果再去掉农药钱、化肥钱,至少还要去三四百。</p>
这还不算四口人一年的吃喝拉撒,更不能算生病治病的钱。</p>
也就是说最多就能剩两千块,就按照两千五算,人均六百多元。</p>
或许刚刚超过赤贫线。</p>
这才是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p>
当然,要是把两口子在外面赚的两万算上,六口人的平均收入一人五千多。</p>
但这是他们真实的收入水平吗?</p>
表面上看,是真实的,但是,前面说了,不要计算生活费用,健康费用等等,还不要算孩子上学的书本费、伙食费、学费等等。</p>
如果把这些都计算上,能省多少钱?能在银行存多少钱?</p>
“所以,我们在计算农民收入的时候,会有两个数字,一个是本地收入,一个是总收入。前者,是农民家庭在本地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一个是整个家庭的收入。青山乡两万一千三百七十三名群众,人平均收入一千多元。看起来很多,是不是?超过了国家贫困线,看起来很不错,但是,这是扣除了各种成本之外的毛收入,而且,就这样,这里面也有百分之二十的水分,经过我们的统计,全乡平均收入在九百八十元左右,包括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当然,这个数字不是很全面,还有六千多人的数据没上来,但根据推测,不会超过一千零四十元。”</p>
赵一鸣顿了顿,又道:“这就是青山乡的实际情况,形势严峻,负责,需要下大力气呀。”</p>
www.。m.</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