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人类的一大步,大汉永存,朕不帅,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连仰望他的资格都没有。
天才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有时候都怀疑他不属于人间,后世还有人说他是一个BUG,后面被上天发现了,所以才进行修补,做了补丁,以至于他英年早逝。
<div class="contentadv"> 霍去病这个人更像一把尖刀,善于在敌营中纵横穿梭,不喜欢有约束,你说带着大批的粮草在后面跟着,他反倒觉得不习惯。
所以他打仗一般不带那么多辎重,也正是如此,他进行的都是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后世,咱们可把这种精髓可是学到了,还有首歌唱道:“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霍去病说着,似乎注意到什么,看着刘瀚的大腿下面,一个踩着的东西,那便是马镫。
马镫是一个平底的环形物,用皮带固定,悬挂于骑乘动物上,主要是马,挂在马鞍的两边,供骑者放置双脚,也可以辅助骑者上下。
有了镫,骑者更容易在鞍上坐稳,也更容易控制马匹,从而能够解放双手,在马上做出各种动作,这使骑乘动物在交通、通信和军事上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什么东西呀,怎么两边都有呀?”
“哒哒!”
霍去病还有剑柄拍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铁的?”
刘瀚笑了,说道:“马镫,我弄的,和布镫差不多,不过更实用。”
这可是一个大杀器,他先试一试,然后慢慢拿出来,毕竟他太年轻了,才十六岁呀,汉武帝又活得太长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可不想被人当怪物。
不过,有了霍去病这样的人当大哥,他再优秀,再厉害,也是正常的吧,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马镫,马鞍,马蹄铁,这三件套,后世骑兵的常规装备,这个时候,马鞍已经有了,就差马镫和马蹄铁了。
这个时候不是没有马镫,是根本没有人在意,后世在西安汉墓里,出现了贵族游猎时马匹配备布马镫的图像,但极其少。
那是单边,完全就是一根绳子,绕一个圈,就是为了方便上下嘛,好多是给贵族纨绔,或者某些好奇骑马的女贵人用的,当然,他们也有直接站在仆人身上上马的。
而华夏最早出现硬质金属马镫的年代是北魏时期,几百年后了。
赵破奴有些不懂,“用这个干啥?刘军侯也是骑马多年的了,自小就熟悉嘛,虽然比不上将军,但也不差,何必用这小姑娘的玩意?”
在他眼中,这就是贵族小姐用的,对于他这样骑马娴熟,能立刻翻身上马的人,简直多此一举。
西汉为什么没有想到用马镫,甚至大规模普及,一个是没有想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优越感。
傲慢是人类走向成功一大阻碍呀!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能够熟练地骑马驰骋,那是需要天赋和严格训练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掌握和精通骑马的技术,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后世满清,正因为这样的优越感,自以为天朝上国,结果被枪炮教训得体无完肤。
刘瀚笑了,没有多说什么,人总是被自己浅薄的见识所困住,能超越历史的总是极其少数的。
霍去病倒是有些感兴趣,但现在忙着赶路,他也没有继续深究了。
“走吧,咱们得快些了。”
“驾!”
说话,霍去病打马走在了前面。
除了刘瀚,没有人知道,这将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明。
他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很多伟大的开始,源于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
他笑了,笑得很开心。
他忽然想到了后世,当年明月大大很经典的话:“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稻、黍、稷、麦、菽是指五种粮食作物,分别指:1.稻:指水稻,有籼稻、粳稻两个亚种。2.黍:指倒粟、糜子米,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3.稷:指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4.麦:指小麦,有二粒小麦、一粒小麦、野麦、山麦等种类。5.菽:指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五谷指的是这些作物,但不仅仅是这些作物,而是泛指粮食作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