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墨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八章【后金称帝】,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子玉墨染,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当满清一等总兵要赶过去时,就被李氏朝鲜的伏兵突发鸟铳,当场击毙满清一等总兵:舒穆禄·扬古利,导致满清一等总兵部下溃败,李氏朝鲜勤王军趁机冲杀,却被山顶的满清豫郡王以弓箭手压制战况。
最后发重火炮打退了李氏朝鲜勤王军冲锋,但李氏朝鲜勤王军只是在山下扎营并没有后退。
正月初2日,李氏朝鲜左领议:洪瑞凤、李氏朝鲜户曹判书:金荩国、李氏朝鲜承政院都承旨:李景稷,再次被派往满清军营,在返回后便转达了满清太宗的诏谕。
在该诏谕中,满清太宗不断强调战争爆发的责任,在于李氏朝鲜王国一方。
此时满清豫郡王趁着黄昏之时,率军逼近李氏朝鲜勤王军大营,导致李氏朝鲜勤王军的兵马在夜里混做一团,满蒙大军趁机屠杀,部分李氏朝鲜勤王军只能撤离。
而满清豫郡王则下令寻找满清一等总兵的尸首,并带回了满清军营中,满清太宗闻讯亲临现场祭奠,还赐御用冠服。
正月初3日,经过李氏朝鲜郡王与群臣们商议后,又派李氏朝鲜左领议、李氏朝鲜户曹判书、李氏朝鲜承政院都承旨三人赶赴满清军营内,还送去了崔判书撰写的国书。
对前一日满清太宗的责难进行了辩解,并恳请满清太宗原谅李氏朝鲜王国,要求下令撤退满蒙大军,并恢复〈丁卯之役〉后的兄弟之国状态。
但满清太宗却对李氏朝鲜郡王的国书不予答复!
正月初4日,满清太宗只是移御营于汉江北岸,同日满清都元帅:孔有德、满清水师总兵:耿仲明、满清金州卫总兵:尚可喜,就带着乌真超哈火铳队以及火炮营抵达南汉山城脚下。
正月初8日,在大明帝国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内,明毅宗信王崇祯帝:朱由检,也收到了东江镇与皮岛部以及辽东都指挥使司发来的急报。
由一名漂洋过海而来的李氏朝鲜使者(船夫)携带书信,上面写着;满蒙大军再次东征李氏朝鲜王国,而李氏朝鲜郡王正率李氏朝鲜昭显世子:李溰,以及文武百官们逃遁在南汉山城,仅有王二子李氏朝鲜凤林大君:李淏,携带部分家眷亲属避难于江华都护府岛上,恳求大明帝国发兵求援。
明毅宗看过书信后,立即传令之前联络李氏朝鲜王国提出驻防平安西道义州府的明沿海总兵兼平虏将军:陈洪范,立刻调集各镇水师明军赶赴救援。
但明沿海总兵眼下正与明东江总镇总兵:沈世魁,忙于进驻三岔河,打算先收复辽西诸卫所失地。
然而明登莱监军道:黄孙茂,也建议先放弃进驻三岔河收复失地,改为先支援属国大事,就连明兵科都给事中:凌义渠,也上奏弹劾明沿海总兵与明东江总镇总兵两人,并奏请皇帝陛下严旨督促立即出兵,密切关注李氏朝鲜王国动向。
其中还在朝中的李氏朝鲜冬至使兼礼曹参议:金堉,得知李氏朝鲜王国危机后也不断恳求大明出兵相助,因此明毅宗下令急令水师明军前去救援。
正月10日,率领左翼满蒙大军南下的满清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满清皇长子兼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等将领也抵达了御营内,向满清太宗汇报了这段时间的战果。
同时满清安平贝勒:爱新觉罗·杜度,等人也带着包括红衣大炮在内的火器与重装备,抵达清军阵营,还切断了南汉山城的内外联络,彻底完成了对南汉山城的包围。
正月11日,此时清军已将南汉山城围得水泄不通,诸道李氏朝鲜勤王军又都被各个击破,李氏朝鲜郡王无奈之下只能被迫写出国书,继续之前的诉求。
次日,李氏朝鲜郡王就派李氏朝鲜左领议:洪瑞凤、李氏朝鲜吏曹判书:崔鸣吉、李氏朝鲜议政府右参赞:尹晖,等人送到清军阵营,清军将领先以日暮(太阳落山)为由不接受。
但后来才接受这封国书,不过满清太宗却对这封国书还是不予答复,倒是让李氏朝鲜郡王显得非常焦急。
正月16日,李氏朝鲜郡王为了得出结论,又派李氏朝鲜左领议、李氏朝鲜吏曹判书、李氏朝鲜议政府右参赞,三人前去清军大营谈判,并询问满清太宗的态度。
然而负责对李氏朝鲜使者交涉的,满清正白旗梅勒章京:他塔喇·英俄尔岱,说道“朝鲜语:若无新语,无需再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