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这玩意是怎么搞到的?
打小就清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这玩意是怎么搞到的?,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打小就清澈,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振东应了下来,挂断电话,高振东理了一下时间,幸亏明天是星期五,要是星期六的话,自己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答疑解惑的事情就要开天窗了。</p>
这个时代,防工委的事情一般来说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他工作不是特殊情况的话,一般都会为它的事情让路。</p>
估计又是什么装备论证的事情,防工委就好这一口。</p>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轻车熟路的来到会议室,里面的人,认识一部分。</p>
认识的人,都是参与坦克、步兵战车相关工作的时候认识的,有设计人员,也有使用方代表。</p>
看见高振东过来,认识的人都很热情的打招呼,会议参加得多了,名声也传出去了,都知道别看这一位看着年轻,但却是会战术、懂技术、有成果,不折不扣的大拿。</p>
不认识的人听见人们和高振东打招呼,纷纷和身边的人交头接耳。</p>
“这就是高大炮?看起来好年轻啊。”</p>
“年轻?当心他呲你一跟头。”</p>
“只要说得在理,呲一跟头我也愿意啊,就怕找不着方向摸不着门儿啊。”</p>
高振东坐下来,会议也很快开始。</p>
会议的议题有一点出乎高振东的意料,居然是反坦克导弹的相关规划论证。</p>
前世作为资深军迷,高振东很清楚国产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历程,虽然在58年就开展工作了,但是直到这个时候,那个研制了10来年,但基本没有装备部队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都还没正式提上日程,那个型号是这一年的10月才上马的。</p>
和一般人想象中不同的是,我们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并不是师从北方老毛子,我们第二代的赤剑-73才是。</p>
我们的第一代参考的对象,据传是汉斯猫与钟表匠合作,于1955年研制的BO810“眼镜蛇”。</p>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没参考北方老毛子的东西?原因很简单,老毛子自己也拉垮啊。</p>
它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巧了,也参考了这条眼镜蛇。</p>
不过由于研制过程长,在研制过程中,还是机缘巧合得到一些老毛子参考成功后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资料,也作为参考。</p>
说是参考,其实也很可怜,参考的资料是说明书,磕磕绊绊搞了10多年,定型后也没有装备,因为本来就是在60年代参考50年代的落后产品,等10多年后搞好,性能早已极度落后。</p>
那个时候,难呐。</p>
随着情况介绍,高振东发现情况与自己印象中的历程,有了很大的不同。</p>
这一次拿到的仿制对象,SS.11,来自高卢鸡。</p>
作为S2之中,吃尽了坦克苦头的高卢鸡,对于反坦克装备是有情节的,坦克?打!反坦克?好!</p>
SS.11的前身SS.10应该是S2赛季之后,最早实用的反坦克导弹,于1954年研制成功,性能嘛,大哥不说二哥,那一代导弹,哪个都差不多,一样的菜。</p>
然后SS.11是在两年后,在SS.10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算是高卢鸡这个时候最新的反坦克导弹了。</p>
至于SS.11的性能嘛,参数看起来不错,射程3000米,破甲600mm,能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坦克的射程之外击穿它们。</p>
然而,实际情况是空射版本AS.11还行,地面版本SS.11就拉垮了,由于设计缺陷,高卢鸡在北非用来打游击队的时候,AS.11打中了,SS.11没打中。</p>
然后在中东参战的时候,创下过10发0中的“好成绩”,以至于作战部队拒绝使用这玩意。</p>
怎么现在就搞到这玩意了?</p>
高振东能猜到肯定是自己这只蝴蝶带来的蝴蝶效应,但是是怎么发生的就不知道了。</p>
其实倒也不复杂,给高卢鸡出口DJS-59,总要换点技术回来嘛,不出口搞不到技术,出口了还是搞不到技术,那特么不是白出口了?</p>
而这个SS.11,就在换回来的东西里面。</p>
现在在高振东面前,就有一份SS.11的说明材料,甚至在会议室里的一个箱子里,一枚丑丑的导弹就躺在里面。</p>
这次会议,就是想结合前面已经做过的预研工作,决定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发展方向。</p>
说穿了,就是仿制谁的问题。</p>
毕竟BO810只有一份语焉不详的使用说明,而SS.11,却是有实物的,条件要好多了。</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