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果然可以优化
打小就清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3章 果然可以优化,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打小就清澈,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两个“不高”,总算让俞允成他们在改造的时候得心应手了很多,这也让俞允成再次感叹高总工对工艺选取的精准。</p>
这第一批碲汞镉晶体开始生长之后,每五天就会取出两支石英反应管来,检测其中再结晶的碲汞镉晶体的生长情况。</p>
“我看看!”正在处理数据的俞允成一把拿过数据来。</p>
一边看数据,俞允成一边和自己手上的前几次取出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p>
“晶体结构一直在持续改善,看来高总工的理论出发点是正确的,这个东西的生长,时间的确短不了。”</p>
送数据的同志笑道:“别的都还好,就是这个时间实在太长了,而且还在一直改善,也不知道到什么程度是个头。”</p>
俞允成随口回答:“高总工也说了,这个时间是有优化的空间的,关键是取得一个晶体结构改善程度和再结晶时长之间的平衡。现在我们在做的这一系列试验,不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嘛。”</p>
晶体结构改善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了,再结晶炉可是要耗电的。</p>
说完,他在纸上算了几下:“嗯,虽然结构改善程度和再结晶时长呈正相关,不过结合5、10、15这三天的数据来看,其相关性并不是线性的,时间越长,改善程度越低,难怪高主任说有优化空间。”</p>
他想了想,问做试验的同志:“第二台炉子投样也有5天了,这一批取出来的样品结果呢?出来没有?”</p>
“出来了。”试验人员递给他另外一份数据。</p>
第一台炉子改造完成投运,并且证实改造卓有成效之后,负责此事的同志就投入了其他炉子的改造之中,有了第一台的现成经验,第二台就快多了,差不多两个周就投运了。</p>
按照俞允成的想法,至少需要改造三台炉子出来,验证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p>
这第二台也开始产生试验数据了,现在就看和第一台印证得怎么样。</p>
仔细的在草稿纸上算了一遍,俞允成面露喜色。</p>
“这第二台的晶体生长结构情况,和第一台的重复性很好啊,改善程度和时间的比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p>
完全不相干的两台设备能得出基本一致的结果,那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个工艺的一致性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为量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p>
“俞工,从数据来看,晶体结构改善速率最高的,就在前5天。而且结合第一台的数据,到了10天以后,晶体结构的改变程度就比较小了。”</p>
俞允成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个好消息,前期急剧变化,后期变化放缓,那意味着晶体结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可用程度,这个情况,还真符合高总工说的工艺可以优化的判断。”</p>
“俞工,那我们是不是等第二台的10天数据出来之后,就能着手联系高总工,进行工艺优化的相关事宜了?”</p>
俞允成仔细想了想,摇摇头:“不够!第三台改造得怎么样了?”</p>
“快改造完了,第二台改造的时候,就已经同时为第三台做了很多零配件上的准备,所以比第二台还要快一些,大概5天内就可以投运。”那就是差不多10天改造完,的确速度又快了。</p>
俞允成闻言,做出了安排:“第三台的取样计划,变一下,从第二天开始,每1天取一支样品出来,一直取到第10天,剩下的样品保持到原计划的45天才取样。”</p>
高总工说5天取一次,现在看来这个取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俞允成果断的改变了第三台的取样计划,他想把采样密度进一步提高,弄清楚在这头十天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曲线。</p>
至于10天以后,现在看来变化曲线是非常平缓的,加密取样没什么意义,需要数据的话直接在曲线上插值取数就行了。</p>
试验人员应了一声,然后又有一点担心的提醒了俞允成一句:“俞工,这样改动,三轧厂那边会不会有意见?”</p>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这个试验人员也是个人精。</p>
先答应,再提出疑问,表明我听你的,不过也给伱善意提个醒。</p>
说“三轧厂”而不是“高总工”,有意见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单位,也是一种弱化潜意识对抗性的技巧。对抗是要同等层面的,人和人会对抗,人和单位就是另外一码事了。</p>
俞允成知道自己手下的好意,笑着道:“没事儿,这你就不了解高总工了,他主抓的是大方向,这种细节上的改进调整,他绝对是喜闻乐见的,甚至你要没这点儿本事,他还不见得看得起你。回头我会和他沟通一下的。”</p>
试验人员闻言放下心,去做事儿去了,大佬之间的交往,他只要尽到责任就好。</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