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28章 再往西边拓疆,便要到河西军、归义军了,唐末大军阀,云霄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天衢听董璋这番言语则不由一乐,心说虽然投降的都十分干脆,但是与段凝相较,他禀说投降的理由倒直白得多...说的虽然恭顺,可话里话外也透着一个意思:因为梁国打不过魏国,如今政权都覆亡了,那还打个屁咧,所以就直接降了。</p>
而按正史轨迹,的确是后唐大军入主汴梁之后,董璋便来朝表示愿意投从。李存勖因其素有勇名,优以待之,仍以原职录用。</p>
李天衢也记得自己的老相识郭崇韬也已执掌军机大事,他对诸如段凝等大批后梁降臣最为鄙夷厌恶,便曾向李存勖直言进谏“凝亡国败军之将,奸谄难状,不要信也”。然而他却对董璋极为厚待,按说郭崇韬足智多谋,却也有气量狭窄、刚愎自用的毛病,可他的确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而对待并没有如其他梁国降臣那般重金贿赂后唐皇后、伶人宦官的董璋十分看重,也足见这董璋还是有些本事的。</p>
不过董璋性子直、脾气冲,如若得势也难免骄横。正史线于后唐灭蜀之战中,因为明宗皇帝派遣的使臣李仁矩与倡妇酣饮,忘了赴他设下的席宴而勃然大怒,便要砍了皇帝派来的使臣...最终也导致得罪了小人而被诬陷谋反,只得拥兵自立于东川与后唐对抗,结果终究被建立后蜀政权的孟知祥杀得大败,而落得个被他人捡漏诛杀的下场。</p>
权衡其史书中的事迹,李天衢寻思这董璋倒可以用,可他若是飘了,也须适当的敲打一番...而董璋以后能在魏国能争得多大的荣禄,且看他又能否好自为之了。</p>
明面上,李天衢也是好言安抚勉励又带领四万五千梁兵归顺降从的董璋。再加上段凝所统领的降军,也须重新进行整编。而凤翔府、陇州、秦州、巩州等地,也顺利的由魏国兼并。</p>
如此疆域再往西面扩张...倒也是托了朱温固守于关中之后,也仍要扩张领土而壮大国力的福,而拓展到本来为吐蕃所占,数十年前曾被归义军张义潮夺回而又归属于唐廷,如今仍有梁国西扩掌控的河州、兰州一隅。</p>
李天衢也还记得,那片后世囊括甘肃省省会在内的疆土,后来会引得宋朝、西夏、吐蕃三方相互攻伐,而频频易主...换而言之,如今魏国西境疆域,与党项、吐蕃、回鹘...乃至西域诸族各部之间的来往也将愈发频繁。</p>
而河、甘等州府的西北方向。占据原本归属于河西军,而后于唐宣宗年间又被划出的归义军藩镇,而以凉州为中心的割据政权,则是由鲜卑后裔,汉民、吐蕃、回鹘、吐谷浑...等诸族混杂形成的凉州温末。如今的首领杜论悉加是吐蕃六谷部出身,当地的形势也可说是十分复杂。</p>
早先归义军张议潮曾收复凉州时,便曾上奏唐廷有表温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孙,而国家弃掷不收,遂成部落。后来凉州一时曾为汉人孙超掌控只是,也曾向后唐明宗李嗣源上奏称凉州“旧有郓州人二千五百为戍兵,及黄巢之乱,遂为阻绝。超及城中汉户百余,皆戍兵之子孙也。其城今方幅数里,中有县令、判官、都押衙、都知、兵马使,衣服言语略如汉人”......</p>
而河西军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之地,治下不但有汉人屯垦,更多的则是各异族杂居。听闻如今已是汉少胡多,而政权分散,各州的实权也由当地的部族掌控。所以实际上,凉州温末则是极为松散的割据政权的一个统称。</p>
考量到凉州温末对于中原王朝的态度...李天衢大概记得其首领杜论悉加、苏论乞禄曾遣使向后梁进贡,也分别被授予为左、右领军卫将军。也就是说,现在势力松散,诸州各自为政的凉州温末,于三四十几年前首领论恐热犯边袭掠唐廷边疆之后,起码在这个阶段,还没胆子招惹中原王朝。</p>
可是李天衢心中思量,既然你们不来侵掠犯边,但陇右、河西之地,早晚也是要回归中土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