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县试,明朝大官人,青衣行,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起来,绝不是受了张居正牵连这么简单,莫非还有什么隐情不成?</p>
随着人流进了大院,就在院中立着,等候点名。</p>
好几百号人聚集着,这院子里就像在闹苍蝇,嗡嗡得什么也听不清楚。</p>
北边是三间大厅,中间留着过道。</p>
“这是干什么用的?”</p>
“这就是点名用的,考官坐西间,面向东点名,考生从过道经过,经过之前,得先搜检!”</p>
正说着,大厅里走出两名衙役,一边一个站好。</p>
挨着的人群顿时发出嘘声:“别说话了,点名了点名了。”</p>
随后走出的,是县学的田教谕。</p>
他高声喊道:“枝江县癸亥县试,开始点名!”</p>
这一嗓子又高又亮,在黎明之时传得老远,显然是练过的。</p>
院子里就像风吹草地一般,声音响过,变得鸦雀无声,一个个伸着脖子,支棱着耳朵,唯恐错过了自己的名字。</p>
“五十人一排,依次渐行,点名入场——站好了!”</p>
人群一阵骚动,却有一些人往后挪了挪。</p>
“李义——”</p>
只见一个男子拎着大包小包和提篮,逃荒一样到了跟前。</p>
旁边上来一个人,极为熟练地把东西拆开了,挨个查验。</p>
“与考试无关,不得带入!”</p>
有几样东西,被扔到了一旁。</p>
男子有些不舍,却也没有办法,只得拎着剩下的东西,走到过道内点名去了。</p>
“这得多长时间?”</p>
陈舟粗略算了下,这一个人,起码得五分钟,这几百号人,半个时辰也就查验点名不到二十个人。</p>
这查验完了,还不得天黑啊!</p>
张平夷一笑:“开始如此,为的是警示那些有心舞弊的,后面就快了!”</p>
果不其然,查验了十来个,速度就逐渐加快了。</p>
到了陈舟这里,因为东西带得简单,那抄捡的只是扫了一眼:“过去吧!”</p>
陈舟带着一种被轻视的失落感,拎着考篮来到了过道中。</p>
刘炳炎坐在西边,面前摆着条案,头戴官帽身穿七品正堂的官服,果然是威风八面。</p>
“陈舟——”</p>
陈舟上前:“学生在!”</p>
“嗯,都准备好了!”</p>
旁边的李文彬不由得攥紧了拳头,这样问候的话,自己可是第一次从知县大人嘴里听到!</p>
陈舟将考篮高高拎起:“都在这里了!”</p>
刘炳炎扫了一眼:“天气寒冷,怎么能不预备个取暖之物?”</p>
陈舟一怔,这个时候,也没个电暖宝之类的,总不能捂着茶壶进来吧?</p>
“拿去——”刘炳炎从书案上拿起一个铜手炉,递给陈舟。</p>
“这——”陈舟有些为难,却又盛情难却,知县大人送自己手炉,就凭这一点,自己非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可。</p>
可是,就算是推辞,也还是眼中钉肉中刺,还伤了刘炳炎的脸面。</p>
“多谢大人厚爱!”</p>
刘炳炎点点头:“去吧,莫要辜负了本县的心意!”</p>
陈舟拎着考篮,拿着手炉,在李文彬的目送下,进了考场吧!</p>
其实这过道往北,就是考场了。</p>
院中立有糊纸灯牌,容易看清,后面是简易的多排座位,供考生写文章用。</p>
专门有衙役引领考生,对应的考牌,在对应的位置,决不允许乱坐,这也是防止舞弊的手段。</p>
陈舟进来算是早的,可是一会儿就知道为什么有人往后挪了。</p>
太特么冷了,就自己这个座位,凳子是冰凉的,桌子是冰凉的,要不是穿得厚实些,估计考试都坚持不下来。</p>
不过,后面的显然是提速了,大约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童生都入了场。</p>
检查无有遗漏,刘炳炎下令,考棚大门关闭,云板声响,考试正式开始。</p>
这第一场是正场,卷子发下来,正文纸十数张,界红线横直格。</p>
这从右往左书写,陈舟倒是习惯了,就是有时候,这竖写有些拿捏不准,如今有了这界红线,自然就容易了。</p>
另有草稿纸数张,是预备让童生们构思用的。</p>
正场,题目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p>
每篇考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p>
这很考验考生的能力,不过在八股的架子下,倒是不难!</p>
陈舟看了一眼题目。</p>
已冠首题:无求备于一人;次题:与其进也。</p>
未冠首题:如用之;次题:与其进也。</p>
通场诗题:赋得春雨如膏(得春字五言六韵)。</p>
恭默圣谕广训:“人生十年”至“自鲜矣”。</p>
(https://www.yqwxw.cc/html/112/112903/24298618.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