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是常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四十六 培训同盟军,大宋炮灰逆袭录,碰壁是常事,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们几位辛苦一下,这几天查一查史书上那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典故,讲这篇《小羊与狼》的时候也给孩子们讲一讲。还是提醒大家一句,一定要用白话。小孩子么,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兴趣,等他们有了兴趣就会自己去读书。那样的话说不定将来这些孩子里会出几个秀才和举人呢。”</p>
“踏青的时候到了,我要随官家去金明池,这几日不在家,如何安排课程你们几个斟酌着办。”</p>
现在弩手巷的义学有了七十多个学生,不算连广智和李不弃总共六位老师,这六位老师无一例外都是家住京城的年轻穷秀才。大宋的教育方式与后世有很大的不同,李不弃强令必须按照自己那一套来,必须讲自己编的课本,为了保证老师们严格执行不走样,讲每一课前他都亲自主持一次备课。</p>
一开始六位老师还有异议,与李不弃理论过一番,可是被李不弃一顿敲打都服帖了。李不弃这里的待遇可是没的说,一个月两贯钱的薪水和一贯钱的读书补助,每天还管一顿早饭一顿中饭,年底还会有膏火费,这对于家境贫寒的年轻秀才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收入。</p>
但是对这些穷秀才来说这还不是最看重的。他们最看重的是李不弃搞了一个图书馆,分批购买书籍放在图书馆里,老师们可以借阅。这个年代对贫穷读书人来说什么最难得?就是书啊!国子监印刷质量上乘的书至少一贯钱一本,质量较差的福建版也便宜的有限。可是此时都是雕版印刷,字那么大,一本书就印不了多少字,所以象《春秋》之类字数多的书都是论部,那下加了注释的经书更是大部头,一部书没有十几贯几十贯根本拿不下来。这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所以穷秀才们的一个必备技能就是抄书。</p>
现在各种注解版本的经史子集直接从图书馆借来看就可以了,可是节省了他们的大把时间。不过李不弃也给他们布置了抄书的任务,抄的书都是从丁度、李淑这样的藏书大家和勋贵那里借来的孤本善本。一帮穷秀才过去根本就没机会见到这样的书。而且他们抄好的书都是存放在图书馆中,他们可以自由借阅,这可是比自己抄书自己看效率高了很多。</p>
就冲着这里能看到这么多书,就算李不弃不给工钱这几个人也不会离开。离开了李不弃这里他们到哪儿找这么好的治学条件去?所以受点儿委屈算什么,自然是李不弃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李不弃让他们给学生讲的东西与圣人之言不太一样也得忍着。</p>
李不弃心里也是暗乐,有钱真是好啊——一间小小的图书馆就把六个福有才华年轻秀才的心给牢牢拴住了!只要他们按照李不弃变得课本教,按照李不弃的方案去查文献备课,那么在日复一日的教课过程中他们的三观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p>
李不弃不求他们的世界观与自己完全一样,只要不同于普通的大宋文人就行。当他们通过科举做官之后他们就会痛苦的发现自己是异类,只能选择被同化或者抗争。无论他们如何选择,他们的三观都不可能与普通宋人完全一致,都有可能成为李不弃的同盟军。</p>
当年西方列强拼命在中国传教,拿出钱来在中国办学校就是打得这个主意,李不弃不过是拾人家牙慧。但是凯申公崛起于黄埔,太祖说“教育群众”和英美能够深入渗透那么多国家都说明控制头脑的威力是多么巨大。要想改变大宋就不能一个人战斗,办教育虽然见效果慢一些,但是当时间一到李不弃就会拥有成千上万的同盟了。</p>
看看时间不早了,赶紧进宫去陪皇帝了。</p>
赵祯这身体实在是虚弱的厉害,最初踢几下就额头见汗,第二天还会腰酸背疼,但是经过这两个多月坚持下来,现在已经能踢个二三十分钟不停,也不腰酸背疼了。提举御药院的张茂则悄悄告诉李不弃皇帝每天晚上在御花园快走一阵之后不但神清气爽,在床上忙活的时间也延长了,因此皇帝很满意呢,让李不弃好生陪着皇帝。</p>
可是那帮勋贵们也告诉李不弃,文官们因为皇帝每日必然踢球已经再次提高了反对调门,连外地官员也加入进来,甚至有人说皇帝因嬉戏荒废了政事,会引起上天降下灾祸。看这样子李不弃一个人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所以李不弃向赵祯建议,既然文官们是反对皇帝嬉戏,不如皇帝就习练太祖长拳吧。</p>
太祖长拳据说是赵匡胤所创,已经有了内家拳的影子,对锻炼身体是很不错的。练自家祖宗创的拳总没有错吧。</p>
宫里自有武太监教授皇帝练拳,可是赵祯还是要求李不弃在他练拳时待在身边。因为李不弃从一开始让他踢球时就通过观察他是否出汗,脉搏是否跳动太快合理控制他的运动量,让他既能强健身体,又能避免出现腰酸背疼的情况。因此皇帝现在已经对李不弃有了依赖心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