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是常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百三十 攻贝州(八),大宋炮灰逆袭录,碰壁是常事,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彦博说:“枢密说得是。”</p>
两人来到垂拱殿,赵祯立刻就说:“刚刚李不弃上了弹劾明学士的奏章。他说明学士知兵之名名不副实,尽出些昏招,不但致使官军无谓伤亡,而且致战事久拖不决。此事你们可知道?”</p>
夏悚说:“李不弃也有文书投到枢密院,应该是与弹章一起送到的,其中对明学士也多有微词。臣看前些日子的战报还曾疑惑,草木筑城易受火攻,这么简单的道理就算明学士想不到,李不弃这样精明的人也应该想到,却为何会着了贼人的道。原来李不弃已经劝过明学士,但是明学士一意孤行才有此败。臣以为李不弃说得有道理。”</p>
文彦博不说话算是默认了对夏悚的支持。赵祯却埋怨起李不弃来:“唉!李不弃既然明白这些道理为何不据理力争,或者早些时候写了奏章来?那样何至于这么长时间数万大军劳而无功?”</p>
文彦博见夏悚不说话,为了推李不弃一把只好为李不弃解释:“陛下,臣估计李不弃也有苦衷。”</p>
“嗯?什么苦衷?”赵祯问道。</p>
文彦博说:“李不弃领旨出征之时就一再说他年轻见识少,此次就是跟着经验丰富的老臣学习的。想明学士明学士在陕西任转运使时就以修寨堡和练清边军著名,李不弃年方弱冠,带兵不过千人,怎么敢对如此老臣指手画脚呢?臣以为以前不弹劾明学士只怕是出于慎重,现在弹劾明学士却是深思熟虑。”</p>
一番话说得赵祯连连点头。赵祯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给一干老臣压得如何痛苦,设身处地他就明白了李不弃的处境,因此不由得后悔起来:“是朕把事情想简单了。当时只想着派个稳妥的老臣去给李不弃把关,却没想到这一层。若是当时只派李不弃去河北,可能早就把贝州打下来了。”</p>
文彦博自知今天褒贬明镐替李不弃说话是犯了士林的忌讳,因此趁机补救一下:“陛下也不能这么说。李不弃虽然智计百出,但是毕竟太过年轻,若让他一人出征,朝廷上下只怕都不放心。”</p>
皇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不由犯了难。朝中知兵的大臣大都与李不弃不相能,如果撤了明镐,换谁去河北呢?</p>
抬起头来突然他眼前一亮:“文卿不如你走一趟河北吧。明学士年纪大了,近来操劳过度,朕也担心他的身体,你就把他换回来如何?”</p>
文彦博也不清楚李不弃的楼车管不管用,其实是不愿趟这个浑水的,但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了,他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怂来。于是他立刻回答:“臣,原为陛下分忧。”</p>
ps:似水流年r兄认为前几章写的大宋武将太水,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河北已经四十多年没有战事了,武将又大多是世袭的,所以练兵、守城也许还行(毕竟这是大宋军官的基本功),但是野战和攻城水平应该不怎么样。这一点参照宋军和与西夏作战前期三次大败。贝州从起义到失败前后历时66天,其中火牛阵和放火烧曲城都是实事。还有当上级打定主意用外行指导内行的时候,内行的水平一向是直线下降的。</p>
(https://www.yqwxw.cc/html/114/114567/24529204.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