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万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十、宫闱萧墙宦官辅国,大唐封魔录,笑万夫,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李辅国也知道他这点,这不仅仅是不会说话。但他也明白,贺兰寿对自己的忠心。所以,李辅国提点过他几次后,见他难有长进,也就由他去了。</p></p>
<p>这些,广平王心里都明白。</p></p>
<p>安禄山率领十余万大军杀来的时候,玄宗皇帝只顾着带了王公大臣逃往巴蜀。</p></p>
<p>在马嵬驿,千千万万的百姓,不断向太子李亨哭诉哀求,希望他们留下来抵御叛军。</p></p>
<p>这时候,李辅国,一个先前只是负责看养皇家御马的司厩小太监,不禁心中狂喜,他看到了一个自己做梦都没敢想到过机会,飞黄腾达,就在眼前。</p></p>
<p>他做了一个就连当时的一众皇子皇孙都不敢做的事情,鼓动太子李亨,与玄宗皇帝分道扬镳,以太子的身份,召集各路兵马,平定叛贼。</p></p>
<p>正巧。</p></p>
<p>玄宗皇帝那边,一众将士纷纷要求诛杀宰相杨国忠、宠妃杨玉环,大家纷纷把安禄山叛乱的事,归咎到了兄妹二人身上,尤其是把杨玉环认定为祸乱的罪魁。</p></p>
<p>就连自己的身边人,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也站在了抗议将士的一边,眼看一场军事哗变就要爆发。玄宗却依然再三迟疑。</p></p>
<p>巨大的变故之下,又有强兵逼来,人们早已丧失了理智和判断。</p></p>
<p>一众将官一看,李辅国敢出此言,深为认同,不由得纷纷跪拜附和,请求太子主事,一安民心,二平乱贼。</p></p>
<p>做太子多年以来,如履薄冰的李亨,此刻的心思肯定不会太单纯。当时,他并没有做太多的承诺和部署。</p></p>
<p>然而,很快,杨国忠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杀的事,便发生了,并传到了玄宗皇帝那里。同时, 他也知道了众人拥戴太子李亨的消息。</p></p>
<p>这时候的玄宗皇帝,大梦方醒,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在众人心里,他已不再是那个君临天下,深受爱戴与信赖的帝王天子了。</p></p>
<p>据说,玄宗是在异常悲痛与无奈的情况下,命令高力士用白绫缢死了爱妃杨玉环。并宣告了宰相杨国忠的罪状,认定砍杀杨国忠的士兵有功无罪,给予了丰厚的奖赏。</p></p>
<p>玄宗皇帝通过一系列手段,暂时稳定了军心,得以带领一众拥趸继续前往西蜀。</p></p>
<p>而太子李亨,也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于玄宗分道扬镳,带领着拥护自己的将士、官员,北上灵武,展开平叛行动。其中,就有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p></p>
<p>而这其中,最深得太子李亨心思的,莫过于宦官李辅国,他也真的就此开启了飞黄腾达的仕途生涯。</p></p>
<p>其实,这个时候,李辅国的名字,还叫李静忠。太子李亨一行到达灵武,或者尚在马嵬驿,李辅国提出拥护太子举兵平叛的时候,太子就赐了他新的名字——李护国。</p></p>
<p>在这之前,太子李亨,没有掌兵的权力,朝堂政事的参与也受到种种的限制。李辅国拥护太子李亨号令天下,召集各路军马平叛,无异于向玄宗皇帝夺权。</p></p>
<p>而且,他的行为也确实为自己,带来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结果,太子李亨对李辅国的信任是无法想象的,甚至渐渐变成了依赖。</p></p>
<p>到达灵武后不久,李辅国又进言,鼓动太子李亨自立称帝,说,这样才能更大的安抚天下,给大唐的百姓和军臣带去复兴的希望。</p></p>
<p>想必,在这段时间里,太子李亨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在当年身为太子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谨慎恭敬,都说明他是一个沉稳大志的人。</p></p>
<p>虽然太子李亨始终都保持了,对父亲玄宗皇帝权威的尊重,没有任何僭越的言辞,却一改往日犹疑不决、暧昧不清的态度,积极响应李辅国等一干人的拥护,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帝。</p></p>
<p>肃宗的称帝果然卓有成效,大唐各地迅速掀起了报国抗敌的热潮,众多节度、将官纷纷集结灵武,拥戴肃宗。</p></p>
<p>大唐出现了玄宗、肃宗两位皇帝、天共二日的局面。</p></p>
<p>如果算上在洛阳称帝的大燕皇帝安禄山,当时的大唐版图上一共有三位皇帝,两姓王朝。</p></p>
<p>肃宗称帝不久,就改赐李护国名为李辅国,加封元帅府行军司马,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兵权。</p></p>
<p>至德二年,肃宗积极发起与叛军的决战,誓要收复两京。</p></p>
<p>同年九月,天下兵马正副元帅广平王李俶、郭子仪为中路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为机动部队,在长安香积寺以北横亘三十里,与安禄山的十万叛军展开决战。</p></p>
<p>战斗一开始,叛军骁将李归仁出阵挑战,诱使李嗣业前军孤军深入,遭到猛烈反扑,一时**大乱。</p></p>
<p>陌刀将李嗣业,大喝一声:“今日若不拼死一战,必将一败涂地!” 言罢,竟卸去铠甲,光着膀子,身先士卒,轮开长刀杀入敌阵,所向披靡,直杀得叛军碎尸横飞,血沫喷溅。</p></p>
<p>李嗣业的部队,大多是在西域时就追随他的陌刀军,个个身经百战,骁勇果敢,长长的陌刀劈斩刺杀,威震西域三十六国,他们自把李嗣业奉若神明一般。</p></p>
<p>此刻,见将军卸去铠甲,拼死决战的气魄,令众人心中顿时热血再燃,追随着李嗣业猛烈冲杀叛军。</p></p>
<p>一时间,李嗣业的陌刀军如洪水般,涌向敌人。</p></p>
<p>血战半日,叛军死伤六万,李归仁退回长安,连夜逃走。</p></p>
<p>肃宗收复长安。</p></p>
<p>大概是出于对拥兵自重的边疆将帅和节度使的疑虑,肃宗开始倚赖宦官的势力,回到长安后,封李辅国为郕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p></p>
<p>肃宗更默许李辅国成立察事厅子,专门侦查百官的言行,为李唐后世埋下了祸根。</p></p>
<p>此时的李辅国,可谓权力熏天。</p></p>
<p>看来,今天见不到父皇了。李俶心里明白。</p></p>
<p>贺兰寿通禀一番,广平王李俶进了偏殿,李辅国正坐在那里。</p></p>
<p></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