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雨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丹青,木槿风年,慕雨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近一两年里我看了很多考古探险题材的电视电影,还有很多的文博经典传承的节目,其中皆提到了大量的古玩字画。尽管那些瓷器铜器摆件都非常的精妙绝伦,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些小小的画轴铺展开后呈现出来的壮丽山河。</p>
我常常惊叹于那些作画的画师的巧思和耐心,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画的灵魂和精神,直至生命尽头都只留下了一幅画作,但就那一张唯一的诚心之作,却成了流传千年仍让人们惊叹,仍被人们敬重的经典之作。</p>
比起传神的肖像画,我更喜欢的是那种用花鸟鱼虫来描绘大自然的生命,用山水流云来展现大自然的壮丽的风景画。尤其是在我认识了那传奇的《千里江山图》之后,我越发的喜欢青绿山水画的那种豪迈的艳丽和带着历史的悠远气息的厚重和沉寂。</p>
多年前的那《千里江山图》,在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我看来,它甚至像是开启了山水画的一个新时代,并且历经千年仍然能够鲜艳美丽。</p>
它的每一种颜色都来之不易,大多是用那上等的宝石,经过很多道工序,由工匠一点点研磨而成,我想除了那原材料的珍贵难寻,还有那工匠至死不渝的坚持和细致,才有了那《千里江山图》千年不朽的耀眼光泽。</p>
它不仅画出了将近千年以前祖国的壮美山河,还展现着画师的智慧和超绝的画技,更闪耀着那宝石璀璨的光芒。画中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明暗有序,疏密交替,气势连贯磅礴,实在是一幅壮丽的传奇。</p>
以石墨勾山石,青绿施重彩,更显得灵动和壮阔,据说画成它至少要经过五道工序,也就是那十几米的画面的最终呈现至少画过了五次。首先是用水墨画出那山石草木的形状和具体轮廓,再用红作为那成片的绿的底,然后才一层层的涂上那不同的青绿。</p>
而更让我既惊讶的是,这雄伟的青绿山水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在那样年轻的年纪里,他就能画出那样的磅礴和壮丽,很难想象在他的心里,装着多少的豪情和傲气。</p>
那画卷长达十多米,已可以称得上是奇迹,可更精妙的是它的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勾勒得十分详细,哪怕是这千里江上的一条小小的渔船,甚至连上面的渔夫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p>
我在想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能够让那个少年在那样青涩又美好的年纪里能够沉下心来,一点点的去描绘那种洒脱的豪迈和大气。那千里江山好像是那么的无穷无尽,早已不再局限于那画卷里小小的几平米,而是绵延了几千公里,好像我的目光所及,都是那画里的青绿。</p>
那画让人们记下了祖国的辽阔的壮丽,却没能让人们留下关于那个天才少年的更多的记忆,就连那画里的题字,也许都不是那少年自己。那江山图的青绿至今仍展示着那璀璨的传奇,那作画的少年却早已成了一个不解的谜。</p>
有人说,那少年提笔画完了那千里的丹青,不多久便永远的离开了这世界,也有人说,他是在被处死之前,钻进了那千里江山的画卷里,化身成了某个小小的渔夫,就那样活在了画里。</p>
尽管后者只是个美丽的故事,只是人们对那位神秘的天才少年的一生的猜测而已,但我却愿意相信那少年是真的藏在那画里,才使得那青绿才如此的生动美丽,才使得他自己也成了千古的传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