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渔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昂贵的拷贝,重生在洛杉矶,湖畔渔家,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瑞杰回到家,直接拨打了雪莉·兰辛的电话,“雪莉,点映的结果出来了吗……还没有?广告安排的怎么样?”</p>
梦工厂这次为《洛奇》安排了25万美元的广告费,并且除了少部分用于印制电影海报外,其他全部投入了电视宣传,早在《洛奇》的时候,李瑞杰就发现像动作片这样有冲击力的影片,非常适合通过电视宣传,梦工厂这次完全放弃了纸质媒体宣传手段。</p>
“我刚刚看完点映场,效果不错,我觉得可以直接通知冲印厂了。”</p>
之前《洛奇》、《血溅十三号警署》的发行都是由环球负责的,这次梦工厂自己发行,才真正明白这里面的门道。</p>
后世好莱坞电影宣发成本中宣传是大头,宣传支出基本会跟制片成本平齐,不少全球发行,制片成本又不是太高的影片,宣发成本甚至会达到制片成本的2倍以上。而这个年代的宣发,说是宣发,其实应该叫“发宣”,因为就论支出来说,宣传只是其中的小头,而且不少还用在了收买影评人刷好评上,这部分支出严格来说应该是公关成本,此时宣发真正的支出大头在发行上,发行支出的大头又是拷贝冲印,这是大头中的大头,通常占据整个宣发成本的50%以上,有些影片甚至年达到70%,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发行,是实实在在要冲印拷贝的,拷贝用的胶片非常贵,而且还无法重复使用。</p>
无论相机用的胶卷,电影拍摄用的负片,放映用的正片,还是用来拷贝负片的中间片,材质基本上都大差不差,都是将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照相机常用的135胶卷就是源于35毫米的打孔电影胶片,电影卷甚至比相机胶片还要多一层炭黑层,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时,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p>
而且所有胶片它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厂家——柯达。此时一卷36张装的35毫米柯达克罗姆胶卷的批发价大约是2美元——这种胶卷跟35毫米电影拷贝胶片,基本是一样的。虽然2美元的价格,其中还包含了卷轴、外壳的费用,但是胶片本身仍然是胶卷的主要成本。这已经降低不少了,1935年,柯达克罗姆胶卷开启了彩色摄影的新时代,当时一卷35毫米克罗姆的售价是3.5美元。</p>
而且柯达一盒35毫米胶片可以录制不到10分钟的影像,电影胶片每秒是24张,10分钟就大约需要1.4万张胶片,一部九十几分钟的电影,大约要需要10多盒(业内称为“本”)这样的胶片。当然如果是环球这样的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去发行,胶片成本要比梦工厂自己发行便宜一些,但是也便宜不了太多。</p>
不要用相机的价格去衡量胶卷的价格,柯达公司一项的策略是低价销售照相机,高价销售胶卷,相机只要不亏钱就行,甚至有时候还会用卖胶卷的钱,补贴相机产业,原因很简单,人们只有买到照相机之后,才会买胶卷,而且胶卷是一种耗材。</p>
更不要拿同时期的华国胶卷价格,再用汇率换算美国的胶卷价格,华国因为有民族品牌胶卷企业的存在,柯达、富士长期在华国打价格战,八十年代的时候,柯达、富士的35毫米胶卷国际批发价是3美元,在美国国内的售价是5美元,在同时期华国,海关的到岸价才1.3美元。</p>
柯达在华国一直是亏本经营,为了占领华国市场,柯达每年向华国市场填几千万上亿美元,这一做法使华国成为全世界最便宜的胶卷市场之一,柯达填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挤得华国7大胶卷厂,倒了6家,最终柯达收购了其中3家。只是柯达机关算尽,没有算到后来数码技术发展会那么迅速,让他们的一切计划落了空。</p>
(https://www.yqwxw.cc/html/132/132486/524627391.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