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下那片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夺命情书之陈飞扬脸色大变,重生之我不要做明星,云下那片海,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胜利和王冬梅两口子回来的消息,拌着屋外滴答的雨声通过电话传到了王家所有人的耳朵里。</p>
他们两口子到家的时候不过是下午四点,可到了四点半的时候,整个陈家的堂屋已经快要被人塞满了。</p>
来的人不仅仅是陈王两家的亲戚,还有邻居。甚至还有一些想出去打工却没有出去想来打听消息的镇上的居民。</p>
在九八年这个当口,其实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宁愿待在老家贫穷的活着的。</p>
而那批最早出去打工的人,后来也是最早盖房子,最早开店,最早做老板的一批普通人。</p>
其实国内最早一批下海投入改革浪潮的大多还都是以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的人为主。</p>
这些人受到的教育普遍偏高一些,见过的市面也普遍要多一些,眼光也要更长远一些。</p>
而绝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在后面的这些年陆陆续续的才走出了自己的农村、工厂、小镇的。</p>
就拿陈胜利来说,如果不是王冬梅下定决心要去粤省打工赚钱,说不定陈胜利还是会继续守在已经半死不活的单位里。</p>
其实这里面的很多人都知道留下来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但是那时候的大家习惯性的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上。</p>
随着改革的浪潮逐渐扑面而来,全国上下都能明显的感觉到改革春风带来的气息。这才让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开始真正的去闯、去拼。</p>
如果在九八年这个时候还看不明白的人,那基本应该是真的没有什么长远的眼光了。</p>
这些人对于王冬梅嘴里的羊城的繁华好奇,对于陌生城市的担心全部挂在脸上。</p>
但实际上,这些人更多的只是迷茫和对于大城市的陌生罢了。要知道,川省可是未来全国劳务输出大省。</p>
此时的王冬梅,就跟古时候得胜归来的将军一样的威风。毕竟她王冬梅可是去过大城市的人了。</p>
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关于大城市的很多东西,就连陈飞扬这个重生人士都没有听说过。</p>
陈飞扬当然知道自家老妈其实就是在吹牛,王冬梅所讲的大部分其实都是她在厂里听人讲的而已。</p>
这年头上班本来就忙,出厂还需要携带各种证件。没有证件很可能就会被遣送原籍。</p>
不过陈飞扬肯定也不会去揭穿自家老妈的炫耀就是了,不然的话自己兜里的那五十块钱肯定是保不住的。</p>
所以,做为目前这个世界最了解所谓的大城市情况的陈飞扬。只能老老实实的蹲坐在一边的小板凳上,时不时还得起身给自家老妈添水倒茶。</p>
五十块钱是陈飞扬找陈胜利借的。不是开玩笑的说法,是真的在他父亲那里借的。</p>
陈飞扬没有隐瞒自己要去买那套连环画的事实,这种东西买回来你也瞒不住。</p>
再说,就这么大点的镇子。说不定陈飞扬前脚买了连环画,后脚消息就能传到陈胜利两口子的耳朵里。</p>
毕竟这么大的人了,还花钱买连环画。这种事情在目前基本都会被当成不务正业。</p>
哪怕陈飞扬买的是小说,可能都不会有这些说法。毕竟小说还能算是文学读物,最起码你还能说以后写作文可能用的到。</p>
但是这连环画这个东西,你总不能说为了以后的美术考试可能用的到吧?</p>
要知道这时候的正牌美术老师的课程几乎都是少的可怜,十节课里有七八节都会被语文数学给占领。</p>
而占领的多寡基本取决于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过你要是好死不死像陈飞扬这样遇见一个英语老师做的班主任,那可真是没处说理去了。</p>
重生之前的陈飞扬英语底子不错,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直到刘老太太带着自己两个儿媳在厨房把饭菜弄好,这些来问情况的人才不得不离开了陈家。至于陈飞扬?早就陪着二爷爷去了二楼下象棋。</p>
“将军!二爷爷,这盘您可又输了。”</p>
做为一个曾经经常拿手机下象棋的人来说,赢下自家出了名的臭棋篓子二爷爷还是没问题的。</p>
老爷子的性情比较急,根本没有那个闲心去钻研什么棋术。下象棋历来都是大开大合,车马炮更是常常只攻不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