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庐州被围(一),李陶陶穿越记,一蓑烟雨任,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庐州也并不一味的尽是贪生怕死之辈,也有那血性男儿。</p>
唐朝军队采用的是府兵制,在州府设折冲府,编制规模大概在一万左右。最高长官折冲都尉,副手左、右果毅都尉,再下来就是校尉了。折冲都尉是个不作为的,一年四季很少在庐州,不知道在哪里养老。平常和平时期倒无所谓,有副手打理日常,一遇战况就是作死的节奏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丢了官职,但没准就保住了一条老命呢?</p>
左果毅都尉是个油滑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坐镇府衙,稳如泰山,照例自己的日常。右果毅都尉赵刚倒是有几分血性,一看被围,就立刻开始行使自己的职责。召集兵马,开库房,取战备,分派守城事宜,虽然慌乱,倒也面面俱到,没有一处落下。</p>
围城的叛军集结完毕,好整以暇,开始埋锅造饭。城楼上的守军偷偷数了一下,好家伙,最少五万人,足足是他们的五倍有余,于是心肝纷纷打颤。说不害怕是假的,自家军队几斤几两,谁心里还没个数吗?装备拙劣,好几年没换新了。编制紊乱,说一万,实际能找到八千人就很不错了。还别嫌弃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p>
城楼下的叛军吃饱喝足之后开始喊话:“庐州城的人听好了,我是义军首领陈将军,喊你们的最高长官出来说话。”好半天,陆通判才被人颤巍巍地扶上了城墙,他强自镇定,“我是庐州府的通判,下面的人速速散去,尔等公然聚众攻打州府,这是要造反吗?”城楼下的人哄堂大笑:“可不就是造反吗?你这个通判胆子倒大,见了我们还不赶快开门献城,是想尝尝血洗庐州城的滋味吗?”</p>
陆通判浑身哆嗦,好半天才想到一句话,“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其实我们可以协商解决,倒不用这么明火执仗。”那陈将军说:“嘿嘿,我们就想进这庐州城逛逛!你这不都是废话嘛。”陆通判强忍着羞愤,“我可以为尔等准备粮草和金银,不知这位陈将军可否绕道而行,放过庐州?”陈将军哈哈大笑,“粮草和金银,我不会自己来取吗?废话少说,赶快大开城门,迎我等进去,还可以保你项上人头。”</p>
说实话,陆通判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了,虽然舍下老脸想要贿赂叛军,但也是想保护一城百姓。但他这是与虎谋皮,注定徒劳无功。在那个陈将军眼里,庐州城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只不过如果庐州能献城投降,那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上策吗?他一路打杀过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庐州城,兵马不足一万,且老弱病残,城墙也不够高大坚固,就是硬攻,那也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p>
陈将军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一早再不开门投降,就别怪他大开杀戒了。这一晚,庐州府衙灯火通明,大小官员齐聚一堂,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大家分成了两派,进行了激烈地讨论。</p>
投降派存在侥幸心理,“我们主动打开城门,一定要那个陈将军答应了,不得伤害城内百姓,不得抢夺百姓钱财······”</p>
话还没说完,就被主战派赵刚打断,“迂腐!叛军聚众造反为的是什么?不就是金银财帛吗?!叫他们不抢夺,这可能吗?纵使那个陈将军答应了,你又敢相信吗?你敢相信一个强盗会遵守诺言吗?”大家一时哑口无言。</p>
投降派又说:“主动投降总比被他们杀进来强吧,我们可以主动献上财物,多少也能保全一些性命······”萧瑾瑜真是恨铁不成钢,他讽刺地说道:“你还心存妄想呢!亳州下面的临水县倒是开门投降了,结果怎样,叛军狂欢三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叫一个人间地狱啊······”</p>
投降派面如土色,绝望地说:“那怎么办?降又不能降?打又打不过?”萧瑾瑜坚定地说:“我们只有死守这一条路!”</p>
赵刚赶紧接茬,“更何况我们不战而降,朝廷追究下来,各位同仁,这项上人头到底还要不要了?!”萧瑾瑜神情激动,“如果我们死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们不过五万,我庐州城除了折冲府,府衙和县衙也能凑出几千人,这城,为何不能一守?”</p>
“我们守城总比他们攻城容易一些,这庐州城墙年年维护,难道还支撑不到援军的到来吗?”“只要我们意志坚定,众志成城,说不定最后胜利的会是我们。到时候朝廷论功行赏,各位同仁还少得了一个加官进爵吗?”主战派主力萧瑾瑜和赵刚一唱一和,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大家。</p>
“我会找机会派出死士,到附近的州府求援,还请陆通判多写几份求援文书,盖上州府大印。”赵刚最后说道。不过陆通判到底还是没能写成求援信,他病了,硬生生地被吓病了,第二天再也起不来床。危难时刻,这庐州城的一摊事务由谁来接任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