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 危机,李陶陶穿越记,一蓑烟雨任,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陶陶得知杜德纯求婚成功,大感意外。她笑嘻嘻地说:“德纯,你可以啊。这么一块石头,都能被你捂热了。你这魅力,无人可敌呀?”杜德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儿子都是沾了阿娘的光。谁让您把我生得这么人见人爱呢?”</p>
王父王母既然在徐州,做为家长,李陶陶还是要跟他们见上一面的。王父整个人都是懵的。不会吧?他们家真的跟镇北王结了亲?他这是一步登天,成了皇亲国戚?他就说嘛,他家十一娘不会白白生得这么好看的。只是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造化!往后在这庐州,他还不得橫着走呀?</p>
正月初六的家宴上,傅嘉昱百忙之中,也抽时间出席了一下。杜德纯是他继子,这个面子,必须得给呀。见到镇北王,王父甚至都不会说话了。这可是天下之主,未来的大宋皇帝,跺跺脚,整个世界都要为之震荡的天下至尊啊。这次会面,他可以讲上三天三夜······</p>
婚期定在明年开春,杜德纯满十八周岁之后。时间很宽裕,李陶陶可以慢慢筹备。不过她打算在二月初四,杜德纯十七岁生日上,给他们先办个订婚礼。所有人都很满意这个安排。王家觉得受到了重视,男方礼仪周全,无可挑剔。杜德纯则可以和心爱的人早日定下名分,不用受那相思之苦。傅嘉昱也需要一桩喜事,来冲淡一下王府这两年的萎靡之气。</p>
家事倒是美满和睦,国事却有些举步维艰。对闽国的战事,早在去年夏天就已经结束,宋国稳稳地,又入了一块丰裕之地。然后就掉转枪口,开始去打汉国。李陶陶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两国才刚刚谈好合作没多久,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呢?怎么能说打就打呢?信誉诚信真不要了吗?而且打仗不需要师出有名吗?</p>
事实证明,她还是太嫩了。傅嘉昱完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随便制造个借口还不容易吗?我不先发制人,难道还等他们准备好了来打我?”她忍不住问:“那你们找的什么借口?”他淡淡地说:“很简单啊。我们不见了几个人,然后就派军队过边界去找,这样是很容易就能激发矛盾的。再趁乱制造一场械斗,战争就爆发了。怎么,有什么问题吗?”</p>
李陶陶狂汗。她太菜了,她太不适合搞政治了。怎么所有强势的人,去侵略别的国家,古今中外,所用的手段,都可以这么无耻,这么理所当然吗?</p>
对汉国的战事,最开始还好,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开春之后,楚国却加入了进来,没有任何征兆地,拿下了宋国的几个州县。不过宋国毕竟是以武治国,军事力量雄厚强大,很快就做出反应,夺回了城池。但却和楚国,就此陷入了纠缠之中。</p>
傅嘉昱也曾派使臣前去沟通,但楚国却铁了心地要卷入,那就只好继续打了。这还不是最糟的,毕竟依宋国的实力,同时对付他们两个,也不是不可以的。可是没过多久,北方的梁国,也开始寻衅挑事,发动了对宋的战争。</p>
看来,梁,楚,汉这三国,到底还是结成了同盟。唇亡齿寒,辅车相依,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以前,他们还心存侥幸,希望这镇北王能见好就收,大家各自为政,相安无事。可事实证明了他的野心勃勃,他是要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啊。既如此,与其坐以待毙,被他逐一击破,还不如联合起来背水一战,倾三国之力,说不定还能灭了他的宋国呢?</p>
所以,宋国现在是以一打三,局势非常严峻。全国上下,都绷紧了神经。但因为傅嘉昱天神一样的威信,老百姓们都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在镇北王的领导下,最终的胜利,必然是属于他们宋国的。因此在战事调配上,民间的力量非常给力,要人出人,要钱出钱。</p>
好在宋国有钱,战备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所有的兵工厂,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生产武器装备。后勤工作也调度有力,粮草,医疗,军服,后备人员等,没有一个掉链子的。这也要归功于宋国这些年的连连征战,所有的文官武将,都积累了大把的经验。</p>
傅嘉昱忙得昏天黑地,所有的事都汇总到了他这里。他带着一帮人,日夜寻找着突破口。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非常艰难,因为大家都没有退路,只能孤注一掷。这是他起事以来,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p>
李陶陶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干着急。突然地,她又想到了火药。要是他们宋国掌握了这个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别说三个国家的围攻,就是再来三个,他们也可以完全碾压呀!</p>
她心急如焚,立刻就去到科技司,她真的想骂娘了。这群笨蛋,几年了,竟然还没搞出来?!这次她就守在科技司了,不出成果,她哪里也不去。科技司下,专门设了一个火药局,管事的是个姓崔的老头,他毕恭毕敬地接待着王妃殿下。</p>
李陶陶阴沉着脸,“火药还是没搞出来吗?”崔主簿迟疑地说:“没。不过也有一点小小的进展。”“说。”“几个月前,张道长倒是研制出了一个配方,不过却把实验室炸毁了,还炸死了人。所以后来刘侍郎就不让他搞了,说是无法控制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用,还是安全要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