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涩道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四章:开炉,爆改大明朝,羞涩道士,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管怎么说,总归都算是好事。尤其老朱给的这五千个免徭役名额,可以说来得太是时候了。
詹家开了榨油坊和酿酒坊,可原材料全靠购买,在大多数人吃不饱的年代,产量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有了五千个免徭役指标,不但牧场方面能够增加大量人手,还可以招募更多的雇农来种植各类作物。
有了足够的粮食产量,不但家里和各处项目的日常消耗能自给自足,还能足量供应酿酒、榨油这些业务。
另外还有眼看着就要开展的染织业务,更是需要大量的棉花。以十四世纪的运输效率,收购棉花的成本着实有些高,这个更得自己搞种植了。
反正原材料这种东西,还是捏在自己手里最稳妥,不用担心品质,更不用担心断顿,来自六百年后的詹闶对这个很在意,。
正好老朱不是给了一万亩土地,还有四个男仆吗,那就干脆再买些土地,搞他两个大农庄,先把其中的两人安排了。一边给自己招呼着种地,一边给老朱汇报,啥时候不小心犯了错还能用各种方式处罚。
而且到了明年,土豆和红薯的种植面积就可以进一步扩大,玉米也可以适当进行培育了,这些都是需要土地和人手的。
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明朝初年,只要不是灾荒战乱年代,税赋其实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各种政府工程和杂役摊派,修长城、挖河道等等,死人都是日常。
不需要承担各种徭役,老实干活就能保证丰衣足食,这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只要詹闶把风声放出去,估计能让全北平地区的地主恨死他。
买地和操持建设新农庄的事,交给管家和相关下人去做,詹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那三台机器上。作为推动工业革命和国家向外扩张的原始动力,纺织印染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弱于钢铁冶金。
轧棉机和纺纱机的所有部件,都可以用木质的临时代替,唯独织布机上控制飞梭的弹簧不行。詹闶和两个木匠琢磨了很久,都没找到能够代替的东西。
最后还是露西亚人农夫库尔奇找到了解决办法,他的灵感来源于弓钻,既然能通过
弓带动钻,那就能反过来用钻带动弓。
(露西亚人就是现在白俄罗斯地区人类的祖先,十四世纪末属于立陶宛大公国。)
三个人尝试了好几天时间,终于给织布机上加了一个需要额外有人操作的附件,用一个圆轴把飞梭带动至相对还算快的速度,勉强能够达到机器的需求。
笨是笨了一点,也够简陋够难看的,但也是目前的唯一解决之道。好在只是用这些机器进行培训,而不是真的搞生产,将就着用吧。
希望炼钢炉开了以后,能尽快弄出合适制作弹簧的材料来,把这个极度不美观的东西淘汰掉。否则到时候还得用这玩意儿,詹闶自己面对自己都觉得丢脸。
有了第一台机器成功的经验,后边再做起来就会顺利很多,不外乎照方抓药而已。不到十天的时间,另外的九组练习机器就全部做好了。
这一天午后行过好事,詹闶就在书房里给绣月做了安排。让她把最后还在培训的侍女抓紧分下类,能用的就先留着等待分配,不能用的也别再费精力了,全部打发去做纺织女工学徒。
然后又把詹能喊来,让他去城外牧场传话。那些色目人牧民和农夫们的女人,要是有谁愿意做点其他轻省又赚钱多的营生,可以在这两天报名转到城里来进行培训,只是以后就得每三天才能和丈夫见一面了。
这些就是早期的纺织女工,以后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她们就可以升格做师傅,或者担任基层管理职能。
不得不说,来到大明已经一年时间,可手里最能用的还是这些外族人。在自己的国家里,却不能相信自己的同胞,詹闶有时候也会觉得很郁闷。还是没有根基的原因啊,希望这样的日子早点结束吧。
因为参与了三种机器的制造,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库尔奇和罗马尼亚人弗洛林被詹闶任命为教练,负责教几十个女工学习使用技巧。
同时詹闶也会对他们进行考核,如果能够过关,他们今后还有可能担任纺织机器初级阶段的生产主管,并负责和詹闶一起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升级。
为了增强两人的荣誉感,还特地给了他们新
的名字詹林和詹奇,两个货高兴得那啥似的。忙不迭地感谢主人赐名,也保证一定做好这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