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初次谈判拆迁方案
没有天线的天线宝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3章 初次谈判拆迁方案,改造废物老公,从20岁开始养老,没有天线的天线宝宝,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论价值是按当下可不是按当年,再往前十年,这里的房子300块钱都能买到。”</p>
徐东升不慌不忙喝了口汽水,气泡没了,喝起来甜滋滋的,越喝越渴。</p>
几个领导沉默,知道他说的也没错。1980年的工人工资跟1989年的工人工资都差了一大截,物价更不必说,年年上涨。</p>
“可你这一开口就要将近百倍,太过了。”</p>
徐东升把林慧算的账给他们过一遍,“当时1300买的是地皮,上边起的楼房是我们另外请人买材料起的,这些砖瓦都不便宜。”</p>
“当然,这两个加起来也才五六千。”他说话虚了点,当然一时也没法认真纠就是了。</p>
“既然是开门做生意的商铺,我认为最应该补偿的是我们的收入损失。领导大概还不清楚,两家店一个月大概能收入3000块钱,一年下来,我们家能收入3万6千,要挣到30万只需要......”</p>
“8年时间。”最初开口的年轻人口算很快,迅速接上话。</p>
徐东升点头,“是的,一铺养三代,别管是什么时候,商铺的价格都比普通民房住所贵。一个铺子开上几十年都不是问题,没准我们还有可能会变成百年老店呢。”</p>
他越说脸上的心痛感越明显,几个领导的表情也越难看。</p>
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做着普通百姓的小生意,竟然一年时间能挣到3个半的万元户!他们村、街道办都没人上报过?</p>
若真是这样,他们的情况就被动了。一家补偿几十万,这条街的补偿岂不是要贵上天去?</p>
那还搞什么民生工程,预算都没了。</p>
年轻人打断他,“据我所知,同一条街的包子铺也就几百块钱的收入,你们家的生意怎么会挣到这么多?”</p>
现在要谈判,他们也老老实实交了税,徐东升也不怕查。他下楼找了个算盘,他最近才跟周正一起学会打算盘。</p>
“这条街上最早做生意的就是我们家,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两条街如今的繁华全是靠我这两家店才带起来的。”</p>
领导们心里当然有杆秤,不然也不能单独第一个过来找他商谈。</p>
“我们先说一说小食堂的收入,我们不仅卖包子馒头粥等早饭,还卖串串、卤肉,另外还有酱料、方便面、冰棍、汽水......一天能收入50块钱已经算少了,一个月就是1500块钱收入,减掉食材、人工、水电费等,利润取整最少1000块钱一个月不过分吧?”</p>
“衣服店那边是我跟羊城工厂直接拿的货,也就是说,我的成本不高。一件能赚上2-4块钱,一天卖上十几二十件,另外还有人过来拿货摆摊,我取个中间值按一天卖30件计算,一个月能收入2700块钱,还是取整,减掉乱七八糟的成本,赚2000来块钱。”</p>
“这么一算......”</p>
徐东升拨算珠的手停下来,抬头看领导。</p>
领导也沉默了,一个月里他不止挣3000块钱。</p>
“可能你们会想着以后生意说不准就变差了,挣不了那么多,那我们就按8年时间来算——虽然我有信心再过20年我们的生意只会变得更好。”</p>
“这么算下来,我们家真是亏了好大一笔......”</p>
领导嘴角微抽,表情尴尬,他清了清嗓子,“我们知道了,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县城的进步,牺牲部分个人利益在所难免。”</p>
“是,我明白,我们觉悟高得很,这才按照8年时间算,而不是按照十几二十年来计算补偿。虽然很舍不得一下子没了两个聚宝盆,但是为了县城能发展得更好,我们个人吃点亏也无所谓。”</p>
徐东升开始喊口号,“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p>
看着他一副“吃了大亏”的委屈模样,领导们也有点无可奈何,刚刚按着他的思路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30万的补偿很合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