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咀末部来人
海钓绿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4章 咀末部来人,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海钓绿码,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还真是喝高了,酒醉的感觉不好受,宿醉的感觉更糟糕。</p>
张景进前来禀告,说礼部尚书李知柔带着一个外邦使者前来,请求觐见皇上。</p>
李存勖头脑还有些晕,顺口问:“哪个外邦?”</p>
回答是“咀末部”。</p>
反而把皇上给吓了一跳。</p>
“巨魔部?都是魔头?”</p>
兴趣一来,酒好像都醒了。</p>
张景进有些尴尬:“大家准备接见吗?还是让奴婢去打发了他?就说大家事冗,叫他改日再来。”</p>
李存勖兴趣来了,决定接见。</p>
兴趣有多大,失望有多大。</p>
跟在李知柔身后的这个“巨魔部”使者,跟“巨魔”根本不沾边。个头也不“巨”,打扮也不“魔”。</p>
起码没有埃弗里特三世那么魔幻。</p>
御座上的李存勖琢磨着,或许使者不那么魔幻,但人家部落,说不定都是巨魔。只是,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p>
李知柔恭恭敬敬禀告:“圣人,此人就是咀末部使者,姓姬,双名怀汴。”</p>
双手呈上使者的拜帖。</p>
李存勖看了一眼,皱起了眉头。</p>
以为是蒙古部落,结果一个正儿八经的汉人名字:姬怀汴。</p>
这个姓,那可是人家老周朝廷的姓,历史悠久啊。</p>
反而对这个姬怀汴更加有兴趣了。外邦使者,却是一个汉名,而且明显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姓名。</p>
问了问,果然。</p>
姬怀汴的确是正统的华夏子孙,原来也是大唐子民,居住在河西走廊,属于大唐的河西陇右路。但是后来吐蕃来犯,唐军战败,他们也就从自由民变成了吐蕃的农奴,世代为奴,生活悲惨无比。好容易熬到了吐蕃分裂,他们才组织起来,自守城池,名曰“咀末”。</p>
原来不是巨魔啊。</p>
姬怀汴回答:“启奏圣人,咀末两字,就是吐蕃语中的‘奴婢’之意。我等小民本不想用这个名字,只是此名已经流传甚广,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将错就错,反正本来就是奴婢,叫‘咀末’就‘咀末’吧。”</p>
听说唐朝子民成了吐蕃的奴婢,李存勖心中大为愤怒。</p>
本来吐蕃的问题,现在根本轮不上日程。现在最急切的,就是藩国来宾返回之后,会不会又有一些藩国归顺朝廷?比如吴越、刘汉等等。</p>
桀骜不驯的,蜀国肯定是一个了,除了王建,那个伪唐李昪,好像归顺的可能性也不大,只是他的使臣,那个韩熙载亲眼目睹了新唐的军容之盛,李昪估计也不敢断然拒绝朝廷的笼络之意。</p>
但是现在从天而降的这个咀末部,可以说打乱了皇上的战略部署。如果出兵吐蕃,一个是地理上的隔绝,一个是没有这个军事计划,最关键的,如果用兵吐蕃,那么各藩国的问题如何处置?</p>
还要拖下去吗?</p>
酒意早就没有了,现在皇上思维又清晰起来。</p>
先不忙下结论,继续问一问这个姬怀汴。</p>
“那么,你为什么名叫怀汴呢?”</p>
姬怀汴的回答是,梁朝建立之后,其父以为这是中原王朝重新统一的开端,所以取了这个名字。</p>
“如果圣人不喜,臣也可以改名字的。”</p>
李存勖摆摆手。作为皇帝,他还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p>
苦笑着向李知柔说道:“知柔,这才是大唐混乱衰落两百年,多少遗民堕胡尘啊。”</p>
李知柔连忙点头。</p>
“圣人,臣听了咀末部的悲惨经历,的确是匪夷所思。但是吐蕃,本来也是大唐之患,直到大唐倾覆,它才一分为二。”</p>
李存勖看看姬怀汴:“那么,姬怀汴,你此番来朝,恰好又错过了昨日的大朝会,朕都替你可惜。”</p>
李知柔见皇上忽然从悲痛气氛中想起了欢乐的大朝会、大陈设,有些糊涂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