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寒怒批腐儒!朝堂之上再掀风波!
许阿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9章 陈寒怒批腐儒!朝堂之上再掀风波!,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许阿姨,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低价收购棉花,让百姓一年的努力化为泡影。</p>
他这样做,却没有一个人敢指责他。”</p>
又有一位官员站出来说:“陛下,臣的家乡在河南,那里大规模种植棉花,是我国真正的棉花产区。</p>
我河南一地的棉花产量占据了全国的四成。</p>
但是因为陈寒这般作为,导致今年棉花的收成大幅减少。</p>
许多百姓借钱种植棉花,有的甚至把稻田改为了棉花田。</p>
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别提应得的收益了。”</p>
众多官员纷纷站出来反对陈寒未受半点惩罚。</p>
他们甚至认为即使陈寒并非直接导致棉花降价,但他的行为足以令天下所有从事棉花产业的人都陷入混乱。</p>
毕竟他发起的棉花收购行动已经让所有参与棉花交易的人感到了恐慌。</p>
看到陈寒又被众人诟病,朱元璋也感到十分头痛。</p>
尽管陈寒如今所做的事情对天下有利,但在众多官员心中,他始终是一个恶人形象。</p>
哪怕此刻陈寒告诉大家只要好好跟随大明商会做事,就能获得丰厚回报,许多人也不愿意相信。</p>
为什么呢?</p>
实际上这就是舆论的力量。</p>
不少官府都在如此宣传。</p>
都说陈寒这个人就是大明王朝的蛀虫,跟他走在一起就如同被污秽笼罩。</p>
因此,许多人无法理解陈寒现今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表达了类似的看法。</p>
"陛下,松江棉布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现今已然成为举世闻名的棉布商品。</p>
为了满足棉布生产的需要,朝廷也倾尽全力,将周围的农田改造成了专门种植棉花的土地。</p>
老百姓们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完成了这样的转变。</p>
现在陈寒却提出要停下来,到时候遭受最大损失的必定是朝廷,请陛下三思啊!"</p>
听闻这位官员的话语,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他说得确实有道理。但陈寒听后却毫不犹豫地反驳:"简直是胡说八道!"</p>
官员们一听陈寒这般口无遮拦,纷纷感到愤怒。尤其是那位刚上任的浙江道御史,虽非种棉世家,但对于此类事情感触颇深。他见识过不少农业转型失败的例子,因此即便陈寒把改革的好处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不相信陈寒能够成功。于是陈寒刚说完这句话,他就立即站出来说:"陈大人,您尽管是我们的上级,但我向来是对事不对人。您这样辱骂下属,如果不能给出合理解释,我不介意在此当庭与您辩论一番。"</p>
陈寒朗声大笑,随后望向朱元璋:"陛下,照他们所说,有着百年传统的就不能打破垄断。那我想请教,在元朝初期,如果没有黄道婆从崖州带回织布技术,哪里来的松江及周边地区的兴盛?然而松江棉布的繁荣,又何尝不是对周边纺织工人们的剥削呢?"</p>
"这......"刚才发言的浙江道御史一时语塞。吕本深知陈寒善于巧言善辩,不过陈寒的一席话令包括吕本在内的众人都无法反驳。他所言不假,当初松江棉布兴起之时,不知有多少外地的纺织业者破产歇业。难道那时候松江棉布可以崛起,而今陈寒掌握了更高效的机织棉布技术,就不应该有一点市场份额了吗?</p>
陈寒高声质问道:"难道德天之下只能容许松江棉布存活,其他所有的纺织业者都必须退避三舍?就算有更好的技术也不行,这就是您的意思吗?"</p>
当陈寒这么一问,浙江道御史顿时哑口无言。他原本有些看不起陈寒的嚣张跋扈,可万万没想到陈寒真有嚣张的资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