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代王朱鼎渭
惠子52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代王朱鼎渭,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惠子521,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位于山西的大同府。</p>
因其坐落在盆地中央,邻近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是晋地的屏障,北方的门户,被誉为"九边重镇之首"。</p>
此刻已过午后,大同城内一片昏暗,唯有东城的代王府灯火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p>
俯瞰王府,这片超过三百亩的领地仿佛一座微型的"紫禁城",只是规模略小一些。</p>
进入王府,内廷的长崇宫热闹非凡。即便已是深秋十月,来往的宫女侍妾依然身着轻薄的纱衣,裸露着脚踝,伴着悠扬的弦乐,翩翩起舞,只为取悦坐在高位的中年男子。</p>
或许是沉迷于酒色,这名中年男子看起来不过五十出头,面色却带着病态的苍白。他微闭着眼睛,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打着手指。</p>
一曲完毕,气喘吁吁的宫女侍妾来不及擦去额上的汗水,立刻跪倒在地,紧张地注视着那位中年男子。</p>
因男子沉默不语,殿内众人也都低头不语,唯恐发出半点声响。只有角落的火盆偶尔发出噼啪声。</p>
"很好,赏赐。"</p>
半柱香后,代王朱鼎渭缓缓睁开眼睛。虽然继承王位仅半年多,他在府中的权威已远超其父。</p>
听到这话,原本冰冷的大殿瞬间活跃起来。一旁屏息凝神的红袍太监连忙挤出笑容,为王座上的朱鼎渭斟酒,谄媚地说:"王爷莫怪奴才多嘴,这些教坊司培养的歌伎确实比我们府里以前的清倌人出色许多。"</p>
"这些歌伎能被殿下您看中,进入我们代王府,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p>
朱鼎渭闻言,冷笑一声,皱纹挤在一起:"我们代藩镇守这九边重镇,劳苦功高,难道不让本王享受一番吗?"</p>
说完,他不等身旁的老太监回应,便对着跪在地上的乐师和歌伎们下令:"继续奏乐,继续舞蹈!"</p>
教坊司虽是朝廷机构,在他看来,无异于自家的"后花园",可以任意出入。</p>
看着代王朱鼎渭神色愉悦,老宦官心里有了想法,他谨慎地开口:“王爷可能还不知道,京城最近可是风波不断啊。”</p>
“听说禁军叛乱,竟直逼到奉天门了呢。”</p>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皇族藩王未经诏令不得擅自离开封地,否则视为叛逆。</p>
因此,对皇族藩王而言,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朝廷中枢出现“内乱”。</p>
“呵,那个小皇帝和他的父兄一样,都是些扶不起的阿斗。”</p>
朱鼎渭闻言,脸上的轻蔑更甚。堂堂大明天子,竟然让一群饥兵围困,实在让人笑话。</p>
“殿下说得对,这个小皇帝确实有些无情,还把领头的抚宁侯和恭顺侯都处决了。”</p>
“现在,京城对天子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p>
见朱鼎渭对此感兴趣,老宦官自顾自地说下去,没注意到朱鼎渭脸色瞬间变得阴沉。</p>
过了一会儿,老宦官才察觉不对劲,扑通一声跪下,颤抖着问:“王爷?”</p>
“您刚才说,小皇帝杀了谁?”</p>
不知是愤怒还是恐惧,朱鼎渭的脸色扭曲,声音冷得可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