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分散上山
陶文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分散上山,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陶文考,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子生性是顽劣了一些,但是本心终究是好的。平日里不要太过苛责,只要不要让他太过放纵便是。若是能带他走上正道,无论是对朝廷,对社稷都是大功一件。”</p>
刘义恭和萧思话闻言,交换了一下眼神,对着刘寒恭敬说道。</p>
“培养太子事关国本,臣等不敢不尽力而为。”</p>
刘寒点了点头,从座中起身,对着几人说道:“那就先这么定下来,朝廷有你们几位在朕放心,朕明日就动身。至于随行的官员就让萧澄带着一些御史台属官和加上一个董元嗣吧。”</p>
“御史台?”几位宰相顿时面面相觑,好家伙,这不仅仅是要视察新政,还要到地方上整肃吏治啊。</p>
无论是萧思话还是刘义恭都是刘宋朝廷的老臣,下面有着一大堆门生故吏,在外面任刺史任县令,而且那帮人的德行他们可太清楚了,那简直是一查一个准,顿时就慌了神,还没有办法去反驳刘寒,只能回到家中之后赶紧向这些人通风报信。</p>
此时的渭水河畔,尉元见识过了起义军士卒强大的潜水能力之后,放弃了使用浮桥的想法。转而等待后方的大船全部到了之后,使用这些船只来运输士卒,渡过渭水。</p>
可是渭水原来本身不是前线,河上大多数小型的渔船居多,哪里便能寻的到那么多大船?再加上魏军士卒太多,更增加了运输的压力,魏军一次性将河流沿岸的大船都征集了个遍,却也犹嫌不足。还得临时修复了一些之前坏掉的船只,才勉强够渡河之用,这一番动静下来足足花费了三日之久。</p>
而在这三日内,魏军的动静都被山上的几位宋军和起义军的将帅尽收眼底,李怀已经多次建议朱修之派遣对岸薛安都的骑兵出击,扰乱魏军的行动。但是都被朱修之以时候未到为由全部拒绝了下来。他知道,除非对面的五万大军全部陷入混乱,否则就凭薛安都手下区区一千骑兵想要击垮他们简直是痴人说梦。</p>
但是话说回来,他对这魏军的大船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手上的那点水军几乎都是渔民用来打鱼的小型渔船,像面对之前的那种浮桥还好,面对这种大型船只就是蚍蜉撼树。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对这些船只做文章,倒是利用魏军收集船只的这段时间加紧修筑工事,做好准备。</p>
正当朱修之思索间,魏军的船只已经开始行动了,庞大的船队兵分两路,一路一万五千多人,负责包围上封县城。另一路三万多人,负责包围朱修之所在的山峰。</p>
尉元心里十分清楚,如果不能率先拿下山峰上宋军主力,等到进攻上封县城时,就会留下一个大麻烦。所以上封县城的那一万五千人是用来封堵的,到了上封县城附近就立刻安营扎寨,但并不出击,只等待在城外。</p>
而尉元也亲自带领那两万五千兵马,将山峰围了个水泄不通。</p>
“陆翎,你不是之前因为之前闾毗的事情心生愧疚么?给你个机会,将这座山头拿下来,就当是将功补过了。”尉元对着一旁的陆翎吩咐道。</p>
“这……”陆翎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头应声。</p>
半晌,两万魏军组成的先头部队在陆翎的带领下分成了将近一百个小队,朝着山头的方向进发,规定在日落前抵达宋军的第一道防线。</p>
这倒不是陆翎不想集中兵力,而是这座山峰太过邪门,中间的小山坡,岔路非常多,倘若集中兵力的话根本铺展不开,陆翎权衡之下只能将兵力分散给几十名魏军军将,让他们各领兵马,从不同方向朝着主峰进攻。</p>
中午时分,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队两百余名魏军组成的队伍正在陆翎的带领下在密林中小心翼翼的行进,魏军的兜鍪被密林投射出的阳光映照的闪闪发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