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新生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亲迎礼,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雨霖铃的新生活,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林丞相的府邸被充公后,又以赔偿的形式还给了常氏,常小小自然得从娘家离开。</p>
晋王原本还想着从王府潜邸接亲,事实上,若非内城常记肉铺太过狭小,他甚至都想将亲迎地点定在这,毕竟两人在此隐居过一段时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地方。</p>
只不过那个肉铺不知怎地,已成了京城一景,每天都有百姓过来上香,尤其每逢初一、十五香火尤其鼎盛。</p>
来祈愿的善男信女特别多,有求婚姻顺遂的,还有求金榜题名的,甚至还有求子的,据附近的街坊介绍,此地格外应验,有求必应。</p>
信众们一想也对啊,到底是沾过龙气的地方,所求之事直达天听,怎么可能不灵验。</p>
皇帝大婚将近,又加上新帝即位改元建新,整个京城的气氛越发热闹起来。</p>
礼部郝尚书绞尽脑汁,列了许多年号供新帝挑选,大部分都是元兴、永嘉之类的吉祥词,都是祈愿国泰民安之意。</p>
可晋王看来看去都不满意,直接提笔批复了两字“仪凤”,“年号就用这个。”</p>
“仪凤?”这是有凤来仪的意思,当然也是吉祥的好词,只是郝尚书怎么感觉有些娘里娘气。</p>
众大臣虽然也觉得这年号不如元兴之类的大气,但新帝非要用也只能遵从,而且他们隐隐觉得这个年号与准皇后有关。</p>
年号定好以后,郝尚书马不停蹄地将婚礼流程写成奏疏,交给内阁拟定,可里面的内容却招来诸多大臣的反对。</p>
海御史下朝后回到御史台还气愤不已,“为什么会有亲迎礼?这又不是民间娶媳妇。”</p>
之前他还听到风声,说是新帝会去亲迎皇后,他还只当是谣言,原来一切竟都是真的。</p>
皇帝大婚与民间男女结两姓之好自然是不一样,皇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岂容儿戏,“不行,我要上折子参郝尚书一本,简直是胡闹。”</p>
其它同僚颇为纳闷,“你参他有什么用?这些流程可都是皇上亲自参与制定的。”</p>
“我知道!”海御史又不傻,直接指着皇上鼻子骂,不是容易挨揍嘛,他得先找个软柿子捏。</p>
次日早朝,顾总管甩着拂尘在殿上高唱,“有事启奏”后,海御史立马出班弹劾郝尚书违反礼制。</p>
自古以来,皇帝大婚的步骤大致分奉迎礼、庙见礼、朝见礼、庆贺礼、筵宴礼等,但在郝尚书的流程中,除了有亲迎礼外,竟然还多出归宁礼。</p>
简直不把皇权威严放在眼里,必须将郝尚书狠狠革职查办。</p>
郝尚书委屈地看了一眼龙椅之上的皇帝,这事找谁说理去呢,为了筹备大婚,他可是翻了不少资料,才把仪式流程弄得七七八八。</p>
在他的安排中,皇上都是安坐宫中便可,自有正副使前去迎亲,至于归宁礼压根就是没影的事,一入宫门深似海,除非皇上下旨,否则皇后一辈子都别想回娘家。</p>
可新帝的脑回路不知道怎么想的,非得加上民间婚礼的亲迎、归宁,主打一个帝后平等。</p>
郝尚书劝不过新帝的意见,便斗胆向皇太后请示,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矛盾多,想必裴太后不会纵容皇帝胡来。</p>
但是郝尚书错了,裴太后非但没反对,还兴致勃勃地拉着他讨论起民间的婚礼习俗,知道还有改口费及添妆什么的仪式后,当天就把宫里的好物件放进嫁妆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