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阴阳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阴阳君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雕版印刷虽然比抄录方便了许多,但是随着科举考试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民间百姓希望通过科举实现跨越阶级,民间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p>
【直到宋朝时期,平民出身的毕昇改良了印刷术,起初毕昇用一个小木块儿雕刻一个文字的方法制作活字块儿,可惜木材遇水遇热容易变形,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用胶泥】</p>
【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一个印,然后用火烧制成陶质,最后将字块儿根据文本排量在铁板上,然后在缝隙中填补松香、蜡,最后加热铁板,融化松香和蜡,最终形成不易散开的活字印刷版】</p>
【可惜,毕昇的这一杰作并未得到朝廷和当时社会的重视,随着毕昇去世,毕昇改良的活字印刷术虽然那得以流传,但是利用胶泥制造活字的方法却失传】</p>
【直到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读到《梦溪笔谈》中记录的活字印刷术,才让胶泥活字得以重现】</p>
“胶泥?没想到我小时候的叫法是正确的。”</p>
“怀念啊,小时候谁家盖房子拉一车沙子,我们就会去刨胶泥。”</p>
“我小时候还烧过胶泥,可惜没有烧制成陶质,最多也就是烧成硬泥。”</p>
“小时候拿胶泥堵鼻孔玩儿,现在想想,当时真傻。”</p>
“话说,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胶泥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在沙子里才有。”</p>
秦朝。</p>
嬴政听完天幕的讲解微微点了点头,这次印刷术的原理并不难,尤其是其中还展示了印刷场景,嬴政仅仅从天幕的片段中便能还原个七七八八。</p>
“造纸术配合印刷术,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p>
“不过,这个科举考试是什么?”</p>
作为统治者,嬴政敏锐的察觉到了科举考试的不对劲。</p>
虽然嬴政不明白科举考试是什么意思,但是天幕说能改变阶级,而且还是通过文化改变阶级,嬴政大概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p>
在天下大一统之前的秦国,改变阶级说困难也困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当时的秦国实行的是军功爵制,只要能上阵杀敌,只要能立军功就能获得奖赏。</p>
秦国的“杀敌一人,爵位一级”的制度下,想要突破阶级并不是没有可能。</p>
唐朝。</p>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活字印刷,确实确实有可取之处。”</p>
活字印刷并不是多么重要的技术,所以李世民随便交给官员去负责推广一下即可。</p>
李世民自言自语道:“四大发明,其中两个都和文字有关,难道后面两个也和书本或文字有关?”</p>
天幕刚开始,李世民听到四大发明还有些激动,但是看完两个发明之后李世民觉得有些与期望不符,心中难免有些落差感。</p>
【讲完活字印刷术,接下来到了二选一环节,大家猜一猜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三的是谁呢】</p>
随着男子揭开白布,一小堆儿黑色的粉末出现在所有皇帝和大臣眼前。</p>
看到粉末的一瞬间,大多数朝代的皇帝和大臣都愣住了,只有极少数的大臣在心中有了猜测。</p>
秦朝。</p>
嬴政看着天幕中那一小堆儿粉末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一堆粉末?”</p>
嬴政皱着眉思索了一会儿心中有几个猜测,但是感觉都不太对。</p>
“难道是木炭?可是木炭算什么发明?”</p>
不光嬴政疑惑,台下的大臣也搞不明白,只能按耐住好奇心等天幕中男子进行讲解。</p>
汉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