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5)
就爱折耳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5),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就爱折耳根,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才王相公和陈相公都在,听我向官家奏明此事皆是大笑连连,说你杞人忧天,又向我问及了你的名字。”</p>
卢长青想要冷笑,但忍住了。</p>
笑吧笑吧,俩死老头!韩琦马上就要开大喷人了,到时这两老头齐齐打包被罢相,看还笑不笑的出来!</p>
果然,自那天之后,白扶楹的名字不仅外廷的人知道,连后宫的嫔御们也都听说了。</p>
当然不是什么太好的名声,尤其是外边那些大臣们,每次提到卢长青,大多都会跟上一句“妇人之见”。</p>
卢长青本来是不知道这些事的,还是白士元托人带进来的家书,命令她不要在宫中胡来,免得让他在同僚面前丢人。</p>
卢长青看完白士元的书信后直接烧了。</p>
什么东西!一个从六品居然敢指挥她这个六品官员做事?多大的脸?</p>
卢长青又展开一起被捎带进来的白行可的书信。</p>
信里说何瑰逸生产了,是个男孩,已三月有余。</p>
由于白明舟已经彻底废了,何家不愿意何瑰逸留在白家守活寡,说什么都要接女儿回去。</p>
杜荷之一开始不愿意放人,最后白士元怕事情闹大了不好看,最终还是同意何瑰逸与白明舟和离,放其带着全数嫁妆归家。</p>
至于吴想几人早在何瑰逸生产当月便放她们出府了,有的回了家,有的则留在京城中做些小买卖。</p>
不服老的白士元又纳了一房妾室,说是刑部尚书晏殊给了他的自信,对方四十七岁都能生儿子,还不满四十五岁的他自然也可以。</p>
喜得新人忘旧人,卢长青之后没少在林文卿寄来的书信里看到对方对白士元的抱怨。</p>
还抱怨,那就是还有感情,若真没感情,那是半个字都不会提。</p>
卢长青给林文卿提供了两个方法,要么爆发大闹一场,跟白士元一刀两断,要么就忍气吞声憋着。</p>
信送出去后,估计是看出来卢长青嫌烦,林文卿再来信,便再也不抱怨白士元了。</p>
1038年注定不是一个平凡年,青州多地发生洪灾,灾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p>
韩琦连疏四人庸碌,痛陈宋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使四人同日罢职,即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p>
同时抨击当时“货赂公行”“因缘请托”的社会风气和“侥幸日滋,赏罚倒置”的官场腐败作风,建议赵祯开始从朝廷内部裁员。</p>
裁是不可能裁的,庆历新政改革那都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赵祯才开始革新“祖宗之法”。</p>
其实朝廷官员早就发现国家财政问题和制度的不合理。</p>
三冗问题应该是宋祁最先提出来的,宝元二年(1039年)时任三司度支判官的宋祁曾上疏《三冗三费疏》,建议朝廷“去三冗”、“节三费”,这个时候就已经点明了朝廷需要对“祖宗之法”中的流弊进行改革的方向。</p>
然而没人敢动,大家又不是傻子,想想史上那些改革的政治家,有几个下场是好的?</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