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27)
就爱折耳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27),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就爱折耳根,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直到第二年的春末,宋夏战争终于结束。</p>
夏国的土地被宋辽两国瓜分,李元昊自杀殉国,他的妃嫔及其孩子全被下令送去北宋宗室疗养圣地——房州,让人看管了起来。</p>
曹丹姝没想到让前头几位故去的皇帝头疼这么久的夏国最终亡在了自己的手中,这么好的事情自然得大赦天下。</p>
这个时候的北宋科举并非三年一次,而是一年一次,或者两年一次,极少会出现三年一次的情况。</p>
想着去年因为战事,朝廷没有开科举,曹丹姝便想着趁此机会开个恩科算了。</p>
此提议一出,卢长青第一个反对。</p>
宋朝当官的途径除了科举和战功外,还有另外两个途径,一个是“恩荫补官”,另外一个是“进纳补官”。</p>
说一下这个“进纳补官”,就是朝廷需要财物时,会主动号召有钱人捐钱捐物,也不让你白捐,会按照富人捐钱的力度授予一定官职。</p>
这种授官方式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卖官鬻爵,并且是官方承认并允许的。</p>
这么多当官的途径,也难怪北宋冗官问题严重。</p>
卢长青恨不得赶紧来一波裁员,将那些尸位素餐的混子全撵走,所以对于曹丹姝准备开恩科的提议坚决反对。</p>
“娘娘,现在的朝廷不仅不应该开恩科选拔官员,而且更应该改革如今的选官制度和官员的升迁制度,尤其是恩荫制度和举荐制度,这两项就应该有所限制。”</p>
卢长青此话一出,朝堂上的大臣们齐齐跳脚。</p>
晏殊这个副相比夏竦这个丞相跳得还快,“白知院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如今连祖宗定下来的规矩都不遵守了吗?”</p>
“我又没说要废除,只是说限制,晏相公这是在急什么?难道是怕被限制后,你就不能像前头的王相公那样在朝廷上只安插自己人了吗?”</p>
晏殊怒道:“你少血口喷人!臣对朝廷别无二心,还请太后娘娘明查!”</p>
“晏相公,冗员问题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你若真是对朝廷别无二心,这会你就应该跟我站在一边。”</p>
卢长青话是对晏殊说的,可目光却是看着夏竦。</p>
在改革一事上,晏殊和夏竦便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p>
卢长青刚才提出来的内容就是范仲淹改革里的内容之一,这些人跳得这么高,反对得如此积极,原因只有一个:威胁到了这些权贵们的利益。</p>
头痛!</p>
朝会过后,卢长青去见了曹丹姝,给她算了算如今国库的剩余。</p>
打仗这四年以来,军费支出高得离谱,到目前为止,国库的账上已经是负的了。</p>
曹丹姝大惊道:“怎么会这样?”</p>
“娘娘,军费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如今西北边患已除,朝廷也应该裁兵了。”</p>
“裁兵?不是还有辽国吗?”</p>
卢长青道:“辽国现在不敢跟我们正面打,而且据臣统计,如今厢军以及禁军的人数加起来足有九十余万,这实在太多了。朝廷养不起这么多的兵,所以必须裁掉老弱病残的那部分。”</p>
想到如今的朝堂局势,曹丹姝忧心忡忡,“可这事交给谁办比较好?若是你负责的话,朝中的大臣们肯定不服,反对的声音会更大更激烈。”</p>
卢长青给曹丹姝推荐了范仲淹,历史上这事本来就是他干的。</p>
“可他不是在负责西北边防吗?若将他喊回来,那边谁负责?”</p>
卢长青想了想道:“娘娘可以先把他喊回来,至于安顿党项人的事,可以让文副使去。”</p>
“你是指枢密院副使文彦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