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飞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龙元纸钞普及化,徭役制度终废止,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小灰飞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德阳殿上。</p>
贾瑛的气势足以压倒在场的文武百官。</p>
要知道在以往,中原地区一直都是秉持着不往海外发展的政策。</p>
所以不仅边防陈旧,就连最基本的海上战船也是少之又少。</p>
这一次。</p>
贾瑛直接下令要耗资两千万两白银,打造舰队,无疑是晴天霹雳。</p>
沉默了半晌。</p>
此时户部的官员终于是忍不住,站出来说道:</p>
“启禀陛下!”。</p>
“虽然大奉朝去年的税收暴涨了几成之多,但是这两千万两的军费,是不是过于浪费了。”</p>
“这可是国库将近一年才能够积攒下来的存银啊!”</p>
此话一出。</p>
立马引得在场的官员们纷纷附和。</p>
要知道在大乾朝时期。</p>
朝廷因为年年征战还有各种天灾人祸,</p>
税银已经跌到了几百万两银子。</p>
要不是贾瑛在北方打了胜仗,又进行了各种制度上的改革,根本就不可能如此快恢复元气。</p>
然而。</p>
贾瑛却也有自己的想法。</p>
如今大奉朝的税收所依靠的,主要还是盐税、农业税。</p>
可是这些税收能有多少?</p>
贾瑛自然是看不上这些税收的,在商业税面前,这些都只是蝇头小利。</p>
而征收商业税。</p>
就必须要开放海上贸易,打通在海上的贸易路线。</p>
大奉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那在海外可都是畅销的奢侈品,属于暴利行业。</p>
一旦能够掌控海上的话语权。</p>
彻底放开海外贸易。</p>
那么商业税将会出现一个恐怖的数据。</p>
所以组建海军舰队。</p>
事关商业税的推广。</p>
势在必行。</p>
贾瑛看着底下的大臣们沉默良久后,遂即凝声道:</p>
“户部尚书林如海出列!”</p>
文武百官立即安静下来。</p>
慑于贾瑛的威严。</p>
人逢喜事精神爽。</p>
林黛玉刚刚册封为湘妃,林如海也高升户部尚书,自然是精神抖擞,连忙站出来回应。</p>
贾瑛遂即喝令道:</p>
“朕命你铸造的龙元如何了?”</p>
“什么时候能够投放到各地郡县?”</p>
所谓的龙元。</p>
就是一种类似于后世钞票的东西。</p>
推广商业税。</p>
龙元也是至关重要。</p>
贾瑛就是要彻底废除金银在市面上的流通效果,以此来达到刺激经济贸易的效果。</p>
林如海闻言,顿时面露难色道:</p>
“启禀陛下!”</p>
“按照陛下的旨意,已经在各地郡县设立大奉帝朝银行,然而这龙元才刚刚推出,各地百姓都不愿意兑换龙元。”</p>
“百姓们日常买卖交易还是以金钱为多。”</p>
“效果不尽人意!”</p>
“臣办事不力,还请陛下责罚!”</p>
一语未了。</p>
贾瑛已经摆了摆手表示无所谓,这些事情都是他早就预料到的。</p>
金银钱币在市面上流通上千年。</p>
不强行人为干涉,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推广新型纸钞龙元。</p>
贾瑛又是不容置疑道:</p>
“此次筹建海军费用,全部用龙元支付!”</p>
“从即刻起,凡是朝廷所有衙门,支付俸禄、采办贡品,一律使用龙元!”</p>
“再颁布政令,凡是想要购买商盐、铁矿的百姓,同样必须要用龙元购买,否则一律不准售卖。”</p>
此话一出。</p>
顿时引得满朝轰动。</p>
盐可是百姓们不得不食用的必需品,如此一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天下大乱</p>
而且日后他们的俸禄,也需要用龙元来支付了?</p>
如此一来。</p>
必然会引起大量的百姓们前往各地大奉帝朝银行兑换龙元。</p>
真金白银则会流入国库。</p>
只是这样的政策当真行得通吗?</p>
不等百官质疑。</p>
贾瑛又是笑着说道:</p>
“尔今天下百废俱兴,必须要大兴土木,重建国土!”</p>
“从京城开始,扩建神京城于五倍面积。”</p>
“翻新所有的衙署、民间危房!”</p>
“具体的神京城改造方案,朕已经提前告之工部,所需要的一切费用支出,皆使用龙元支付。”</p>
轰的一声。</p>
又是让众人大惊失色.……</p>
扩建神京城?</p>
还是五倍之大的扩建?</p>
这得花多少钱??</p>
这得动用多少的劳动力啊!</p>
“臣觉得此事万万不可啊!”</p>
“大兴土木乃是劳民伤财之举,而今天下刚刚平定,乃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如何能够如此大动干戈?”</p>
“还请陛下三思啊!”</p>
“此时正值春耕,朝廷征用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恐引起民愤啊!!”</p>
怪不得大臣们担心。</p>
历朝历代。</p>
徭役那都是无偿劳动。</p>
也就是说。</p>
百姓给朝廷修建宫殿、城墙那都是免费的。</p>
秦朝的暴政就是和沉重的徭役有关系。</p>
所以众人听说贾瑛要大兴土木,一时间都是唯恐加重百姓们的徭役,引起民愤。</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