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萧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跑新闻之二,记录者的密码,王萧萧,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p>
从申城市区去铁东县,分为东线和西线。</p>
县城距离东线的客运站比较近。一早,萧萧和同事坐着长途客车,先到了县城。</p>
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已经等在了楼下。打过招呼后,没有上楼去部里,直接乘车奔西线的老牛圈去了。</p>
老牛圈是铁东县的一个乡镇,距离县城有将近30公里。</p>
出了县城约十公里的路段是丘陵。山岗上光秃秃的,偶尔有一些松树,稀稀拉拉的,缺少生机。</p>
再往前有一些小山包,本来就光秃秃的,又被开采矿石,削去了一半,粉碎矿石扬起的粉尘,在天空中飘浮,再落下,弄得四周白花花一片。</p>
进入老牛圈地界,完全是开阔的原野,路边一块块大地上,有接连不断,方形的垄,可以看出这里多水田。</p>
老牛圈镇在国道国上,道路两侧是一排排的平房,开着各种商铺。</p>
萧萧说要了解一下种子化肥的情况,因为这两年假种坑农的事件比较多,再就是假化肥。</p>
农民辛苦了劳作了一年,期盼了一下,不是颗粒不收,就是大面积减产,都是“假”字作秽。</p>
高科长看上去有些紧张,但也没有拒绝的给农科站站长打了电话,约好一一起到镇上的科普大集去看看。</p>
科普大集设在老牛圈这条街的北头,有一个院子。院外平房和亭子,到里面停放的拖拉机、马车上,到处摆着编织袋装的化肥,麻袋装的种子。</p>
农科站站长听说是省城来的记者,简单介绍了一下集市的情况,多是一些外地和当地的散户,在这里贩卖。</p>
高科长在一边提示到,这次省里记者来,是想看看镇上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公司,了解一下县里在各乡镇推广农业科技,确保农民买到放心化肥、放心种子的好做法。</p>
农科站站长很精明,立刻领会到了高科长的意思。带着一行人来到了一个挂着农业科普站牌子的房屋前。接待来访的是这里的化肥种子公司张经理,向大家介绍起大田、水田、果树、经济作物的科技推广情况。</p>
离开老牛圈镇萧萧提出去村里看看。高科长说这个季节水田还没开始插秧,要去只能去大田。北方季节干旱,大田里正在翻耕,去了一踩一脚土,能不能不去了。</p>
萧萧明白,现在这个时候去,正是农民备耕可能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坚持要下去,不下去等于白来。</p>
高科长见状,就不好再拒绝了,新闻春走基层,不到地里,算哪门子基层。</p>
高科长和农科站站长合计了一下,决定去不远处的半拉门村。</p>
2</p>
半拉门村,听起来名字怪怪的。农科站长介绍说,当初闯关东的时候,从河北来的几户人家走到这,看到地上竖立着半拉门,认定这里曾经有过人家,周围放眼可以看到山,近处有流水,应当不错的地方,就留了下来。</p>
说好了先去村部,请当地的村干部介绍一下村里备耕生产情况。</p>
可才望见村头,看到大地田间农民劳作的身影,王萧萧让车子停下,跳下车往田间走去,一同来的同事,也下来跟在了后面。</p>
高科长和农业站站长见了,也赶紧从车上下来,小跑着撵了上来。</p>
“哎,老乡,你们是这半拉门村的吗?”萧萧站在田埂上,向老乡喊道。</p>
”是啊,这块地,一直到那边公路那儿,都是我们村。“见了来人,将手中索引着铁华犁的小拖拉机停了下来,摘下挡挂到空档上,向这边走来。</p>
春天风大,凉气没散去。农民还穿着一层棉的夹克。</p>
”老乡,我们是省电台的,这次春天走基层,来了解一下今年农业生产备耕的情况。”萧萧说道。</p>
“也没啥说的,不知道你要知道些啥。”农民看上去有四十多岁,胖墩墩的,红面膛,身上浮着土。</p>
“你们多少人口,能分到多少地啊。?”萧萧问道。</p>
“咱们这是大村,有七百多户,一千来人。地不多,二亩来地。”农民答道。</p>
“你家几口人,这片地都是你的吗?全是大田吗?”萧萧问题道。</p>
“我家六口人,十多亩地。又包了三十来亩。这片地,一直到那边公路边全是我家的。大田,种的包米。“农民汉子没有犹豫的回答说。</p>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农业补贴也多了。你们种地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的没。”萧萧的问话带着诱导。</p>
农家汉子望了望一同来的高科长和农科站站长,犹豫了一下说:</p>
“没有,没有什么困难。这些年政策好了,村上、镇上鼓励大家发展农业,经常下来看看。给提供些科学技术啥的。”</p>
说到这,农家汉子扭过头去,望了望田里的机器,急促的样子,不想再在这里聊下去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