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传我法术,测字有道,郑伯安,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说道兄崔志顺</p>
在业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p>
他的形象就很有特点:长得眉目高耸,黑须黄髯,喜欢穿黑衣道袍,阳光映射之下,犹如金刚力士。</p>
我们老君山旅游回来以后,道兄又在洛城小住了三五日。</p>
这几日里,我们一起交流道术,研习大小周天,站桩,气功功法,互相交流心得,倒也快活。</p>
一日,我们于三舅的“归真堂”闲叙。</p>
观书品茗之际,我抱拳向道兄道:</p>
“志顺师兄,其实上次青城山会面以前,我都久闻你的大名,家师也经常念叨你,说你博学多识。”</p>
“当日,青城山一见面,更感觉道兄你体型魁梧,气度宏达,英武非凡。</p>
似有三国时期张飞之勇,关羽之义,鲁智深之豪,赵云之侠气,文武兼备,异于常人。”</p>
道兄崔志顺听完仰天大笑。</p>
对我道:“贤弟过誉了,早听我师傅说我有个道弟,那是能说会道,还是商学院MBA高材生,中外语言皆通,只是无缘一见。</p>
这几日相见,才有领教,看来也是得我师伯真传啊。”</p>
我俩相视一笑,互相抱拳致礼。</p>
我给道兄添上新泡的安溪铁观音。</p>
只听三舅说道:“今日大家高兴,不如咱们换换口味,去‘至味观’尝尝淮扬菜吧。”</p>
道兄和我表示同意。</p>
我和三舅尽地主之谊,我就充当司机兼导游,驾驶我们的奔驰越野车,朝着‘至味观’驶去。</p>
因为余秘书已经提前和‘至味观’餐饮经理做了沟通,为我们预定了阳光比较好的房间:‘尚辰轩’。</p>
这个算是‘至味观’的顶楼,上面还修建有雕梁画栋的回廊,回廊里面花草繁茂。</p>
临近厅堂,有一排玻璃暖房,里面有四季催温花卉。</p>
比如:‘四季牡丹’,芍药,月季,郁金香,兰花等等。</p>
按照不同的温度温控,循环次第开放。</p>
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道兄介绍:“洛城人很早就有栽培牡丹的历史,最早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p>
据《洛城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洛城就已经有了牡丹的栽培。</p>
到了南北朝时期,牡丹开始在洛城广泛种植。</p>
唐代是洛城牡丹的鼎盛时期,白居易曾有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p>
唐代牡丹的繁荣,得益于宰相裴度的一段话:“牡丹,花之富贵也。人之有贫富,如牡丹之有颜色,岂得以富贵二字限之?”</p>
裴度认为,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应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美丽。于是,裴度发起成立了“牡丹会”,邀请文人雅士前来赏花,开创了洛城牡丹赏花的先河。”</p>
我们走到牡丹温控区,我指着盛开的‘姚黄,魏紫’两种牡丹品种,向道兄继续介绍道:”</p>
“宋代以后,洛城牡丹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p>
明清时期,洛城牡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誉为“牡丹花都”。</p>
民国时期,洛城牡丹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着名的花卉之一。</p>
新中国成立后,洛城牡丹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p>
现在已经经过上千年栽培,形成了十二个有特色的品种,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牡丹十二品’:</p>
姚黄:千叶肉红花,是五代末年牡丹花王。</p>
魏紫:千叶肉红花,出自当过宰相的魏仁溥家。</p>
迟蓝:蓝色牡丹品种,属于粉蓝(紫)色类牡丹品种。</p>
豆绿:绿色牡丹,属于复色类牡丹品种。</p>
嫣绒紫:紫色牡丹品种,属于粉蓝(紫)色类牡丹品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