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连环诡事,测字有道,郑伯安,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像咱们的邻居,小日子,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学到他们国家后,上升为‘书道’;</p>
把咱们国家的茶文化,原封不动学习到他们国家后,再勤加练习和改进,形成‘茶道’。</p>
咱们国家的唐朝时期武术,唐手,最初传到琉球,再经过小日子学习以后,不断研习改版,最后形成‘空手道’。</p>
大道至简!</p>
任何行业都是如此,证道很难,路程唯坚,可是一旦有一天你积累量变达到了质变,就可以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了!</p>
通过这次拜访杜先生,我才深刻领悟了过去三舅教我的心法:</p>
第一就是: 修道养德,内功外行。</p>
修道为内在修养,即内功;养德为外在行持,即外行。</p>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p>
修炼的进步,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德行,同样也会带来功修的精进。反之,若德行不足,则与道无缘。</p>
昔秦皇、汉武贵为天子,毕生求仙终不可得;而陈抟老祖成道之前,不过是一平民百姓。可知修炼之道,不在贫富贵贱,关键看一个人有没有德。故“道不妄传”。</p>
第二就是:道无经不传 经无师不明。</p>
玄门以“道、经、师”为三宝,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道,即修道,指以自身修炼,参悟大道。经,即读经,阅读祖师着作,印证已修。师,即师传,须要真师传授,点明道要。</p>
真师指有真正实修功夫的老师,所谓“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以上三者,是对个人内修而言。平时做功德,仍不可少。</p>
第三就是:道法自然 静者得之.</p>
修炼之道,师法自然。“自然”之义约有两层:</p>
其一,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强加个人意志,反害功修。故要顺天行事,天人合发,《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方合道体。</p>
其二,因人而异,效验不一。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即理解能力)各异,即使师传相同,其内修之效验也不会完全一致。如何才能合乎自然,要妙在于一个字—静,《阴符经》云:“自然之道静,故静者得之。</p>
第四就是: 自行修炼 无量度人。</p>
道家修炼,主张“自度度人”。首先要求个人潜心修炼,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迹于世,广度有缘。一人行修,众生受益。否则徒作“自了汉”,带道飞升,于世无功,天界不收。</p>
《道藏》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所谓“无量度人”,就是最大程度地、无私地度化与道有缘的人。</p>
昔钟离老祖度化吕祖之时曾问:尔欲何日成道?吕祖答云:吾欲度尽众生,而后成道!此等胸怀,方是修炼家风。</p>
第五就是:至道不繁 守中为要。</p>
大道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黄庭经》云:“至道不繁”。</p>
繁杂无绪,皆为道末,令人不得要领,故尔道家不取。修炼之学,是质而精的东西,以少胜多,直指大道。</p>
《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盖愈趋简易,愈近大道。司马讨论道家要旨说:“指约而易操,事少功多。颇合修炼宗旨。</p>
修炼以“守中”为要,《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大过不及,阴阳偏盛,”均易伤丹,故守中为要,这就是真火候。</p>
我又把三舅教我的心法,温习一遍,越来越感觉到修行的真谛,广大无边。</p>
老曹到底要找我聊什么呢?</p>
我思忖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