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盐汽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班师,大明之风起青苹,半瓶盐汽水,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走了,咱们的夜不收追出五十里,看样子应该不会有诈了,不过保险起见,咱们还得在这里再停留一日,若是没有意外,明日便可拔营回师了。”
根据孙传庭几个参谋推算,此役虎蹲兔应该伤亡一万余人,算是伤筋动骨了,经此一役,虎蹲兔不会再轻举妄动了。
至于明军这边,损失也是不小,阵亡三千余人,受伤两千多人,能战之士已经不足一万了。
好在明军这边的医疗条件被卢飏硬生生的拔上去不少,这两千多人中大半应该能活下来。
但是虎蹲兔那边就没有这么好运了,那边基本都是被火器所伤,这时候的子弹以及火炮的弹丸都是不规则的,从外面看创伤面不大,但是中弹的会产生空腔效应,里面的组织器官会被绞的稀烂,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又过了一日,确定虎蹲兔已经回师,卢飏便班师回京了。
五日后,大军回到京师,此时万历皇帝早就接到了毙敌万余的战报。
因为后面都是防守战,虽然杀敌不少,但是实际获得人头才两千五百多具,不过大明需要这样一场大捷来遮掩辽东的大败,于是在万历皇帝的直接授意下,毙敌一万改成了毙敌三万。
而且朝廷也将此当做一场大捷来操办,甚至连万历皇帝都亲自出承天门迎接京营凯旋。
满城欢庆,直接一扫辽东战败的阴霾。
不过也有不甚高兴的,比如站在御道两旁的那些文官们,便是一脸的落寞。
在京营回师的时候,蓟镇和宣府的兵马便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在京营回到京城的当日,辽东的兵马便也回到了蓟镇。
“王师凯旋,这是好事,诸位为何一脸的落寞?”
张维贤作为老牌勋贵,回到京师后便率先对着六部九卿发难。
虽然明朝此时的勋贵没什么权力,但是品级在那摆着呢,张维贤就是说的再难听,他们也得听着。
“哈哈,国公爷此言差异,自京营出征后,我等在京师也都殚精竭虑,今日见到京营凯旋,自然老怀大慰,但听说京营此战之惊险,也是感同身受。”
方从哲作为文官首领,此时便出来打圆场,一番话说的到让张维贤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他也没有确凿证据说文官集团想坑死京营。
“首辅既然说到殚精竭虑,老夫却有一事不明,本来七八日的路程,为何蓟镇和宣府的兵马却走了半月有余。”
定国公徐希文是个暴脾气,开口便将了方从哲一军。
“定国公这话说的,为了催促辽东的兵马尽快回师,这些日子里,内阁基本上一份催促行军的呈文,国公爷若是不信,可去通政司查看。”
方从哲作为内阁独辅,自然也不人人拿捏的软柿子,两句话便噎的徐希文说不出话来,只得看向卢飏,希望他来说两句。
此时所有人都在承天门外等着万历皇帝来参加献俘的仪式,卢飏知道回到京师后,这些勋贵少不了跟文官打嘴架,于是这时候便距离双方站的远远地,免得波及到自己。
卢飏本身是文官,虽然他也是受害者,但是却不好参与到勋贵对文官集团的口诛笔伐中去,毕竟他以后还是要混文官队伍的。
对于徐希文热切的目光,卢飏只当看不见的,忙着跟身边的孙传庭等人说话。
徐希文等不来卢飏的支援,不过他身边的勋贵也不少,这时候同仇敌忾,便与文官打起了嘴炮,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甚至有人提起一百多年前的土木堡之变,言之凿凿的说文官集团就是想继续坑死所有的勋贵。
旁边的御史几度维持秩序,可是他们对那些文官管用,对上勋贵,人家可不听他们的,特别是从战场上回来的勋贵们积压了一肚子的火,又刚刚看过惨烈的战争场景,这时候血一上涌,然后便动了手。
不过幸好这时候有承天门上的太监高声喊了一嗓子“皇帝驾到!”承天门前打架事件还没开始,便立刻结束了。
卢飏是乐的看见这一幕的,大明朝的文官集团活得太过滋润,急需要一股势力对他们进行制衡,而勋贵集团就是卢飏找的这股势力。
刚才已经有人禀报万历皇帝承天门前文官和勋贵的冲突了,不过这时候典礼要紧,朱翊钧也顾不上他们。
按部就班的举行典礼,参加新城山的勋贵们这时候一个个都神气活现的骑上战马,依次带着京营的仪仗部队上前接受皇帝检阅,回班的时候还不忘冲着那群文官挤眉弄眼。
勋贵们都压抑的太久了,这次好不容易打了一场胜仗,自然要压一压文官的气焰,而且这次文官集团做的也是不地道,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辽东军队龟速班师的事,肯定跟他们脱不了干系。
典礼完了之后,京营官兵则回了京西大营,卢飏等人和一众勋贵则又进了承天门,在皇极殿接受了万历皇帝的封赏。
勋贵们已经贵为超品,自然是升无可升,万历皇帝只是给了他们一些物质上的赏赐。
不过最让他们高兴地是,万历皇帝答应了他们整编京营的奏请。
这个奏请还是在回京师的路上卢飏跟他们的合计的,一众勋贵也都认同,回来便跟万历皇帝提了。
万历自然应允,他早就想整顿京营了,之前京营也整顿多次,不过都是文官主导的,最后也没什么效果,这次勋贵自己提了出来,万历皇帝也没什么不答应的。
敲定了那些勋贵,万历皇帝接着又对卢飏、孙传庭等新科进士进行了封赏。
卢飏是新科状元,按理说,应该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不过因为他此次立了大功,于是便直接授予了正六品的侍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步,翰林院不比其他,那是内阁大佬们的输送基地,最大的官也才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有的人可能会在翰林院带个十年八年才能干上侍读,卢飏这刚授官便是正六品,不可谓不快了。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