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和议,南明义军,随笔道人,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孟浚对郑成功同意援助的消息感到惊喜,他心中觉得或许有那么一丝希望,能够和郑家联合,以郑氏的水师力量,周军的步战实力,无论是沿运河北伐,还是经海岸线袭击山东,河北,亦或是进入朝鲜,进攻辽东,开辟数个战场,这足以令清军疲于奔命,于是孟浚决定经常给郑成功写信,联络感情。</p>
而就在金陵备战接近尾声时,暂时与清军隔江对峙的拜音图,竟然派了信使过来,言“大清,遣使欲与周王和议。”</p>
孟浚疑惑不解,明眼人都知道,自己和金声恒,李成栋二人的内战一触即发,清军不趁机来攻都不太可能,更遑论议和之说,况且,清廷势大,孟浚如今仅能算是一个地方性的军阀,清廷怎么会自降身份,请求和议呢?</p>
随后孟浚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清军究竟是何用意。</p>
在沈从文将拜音图所遣送而来的信件传阅于众人后,路振飞率先开口,他有些惊讶的说道:“难道鞑子真的想要议和?”</p>
“我觉得应该是,而且这次和之前不一样,之前都是信使遣书信而来,此次则是由清廷内阁大学士,冯铨担任和议使。”吴台对着众人说道。</p>
“冯铨又是何许人也?”孟浚看着青鸾卫的张博问道。</p>
张博站起身,回答道:“回大王,冯铨,字伯衡,河北涿州人,万历二十四年生人,十八岁,高中进士,少年词林,美容公子,人多慕之,天启元年,其父为东林党构陷,回乡郁郁而终,天启四年,魏忠贤至涿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因冤而逝,冯铨因魏忠贤赏识而加入阉党,甚至进入内阁成为阁臣。”</p>
张博停了一下,看众人没有不耐的神情,又继续说道:“冯铨加入阉党没几年,崇祯登基,诛杀魏忠贤,清洗阉党,冯铨被定性为“魏忠贤党”,罪列第二,削籍,在崇祯十七年间,冯铨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朝廷,可惜皆以失败告终,多尔衮入关后,在在洪承畴的大力举荐下,多尔衮亲自作书召冯铨出山。见面后,多尔衮赐以朝服衣帽及鞍马,金币,并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佐理政务,顺治二年,冯铨开始主持《明史》修撰。”</p>
顾炎武闻言不屑的说道:“少年英才?容貌甚伟?于国有何益处,不过又是一个无耻之士大夫罢了。”</p>
“不提此人了,诸位说说,多尔衮是何用意,竟会在此时提议议和,究竟是何居心?”孟浚摆了摆手,转回正题道。</p>
“或许是清廷粮草不济,亦或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大王,若是清廷真的和议,那我等正好抽出精力,一举平定南方。”吴台听到这,他觉得或许是清廷真的暂时无力南下,当即对着孟浚说道。</p>
吴台的话音刚落,顾炎武便骤然拍案而起,大声驳斥道:“万万不可!不论鞑子是否真心和谈,或是否能够谈成,只要与鞑子议和的风声一旦传出,那大王必然将受千夫所指,大王苦心聚起之民望就会毁于一旦!”</p>
吴台听到顾炎武的话,大吃一惊,面色惭愧,看了一眼顾炎武,低下头,不敢再发一言。</p>
而陈子龙也说道:“此必是鞑子之阴谋,不管我等是否同意议和,条件如何,只要一接触,咱们就算输了,就如宁人所言,只要和谈的风声一起,再加上有心者的造谣惑众,推波助澜,我等便是百口,亦难以争辩。”</p>
杨恩这时冷哼一声,说道:“鞑子在江南各地,杀戮之甚,数百万之英烈,岂能容我等妥协!况且多尔衮必然不安好心,就算议和成功,我等可敢相信鞑子的话?难道江防就不守了?依我看,鞑子纯粹就是想要麻痹我等,趁我等不备,伺机偷渡过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