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低调发展的种花重工
七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6章 低调发展的种花重工,四合院:我是贾东旭的表哥,七牧,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6月8日,上午9点48分。</p>
炎热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大落地窗洒在刚抬起头的张卫国脸上,呈现出从一种阳刚的美感。</p>
“老板,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要出发吗?”林晴站在办公桌前面说道。</p>
“嗯……,那就走吧!”</p>
张卫国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略微整理下着装,就带着林晴往楼下走去。</p>
今天是张卫国巡视种花重工工厂的日子。从德国购买的设备已经到了两个月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工厂的工人基本可以熟练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运作的。</p>
张卫国今天除了视察工厂,还要给确定这几年工厂的生产方向。</p>
毕竟研发自己的机械设备是需要时间的。起初张卫国给种花重工的要求是先接代工,等到工人的技术熟练后,就可以尝试制造张卫国之前的得到的飞机技术。</p>
但经过这两个月的实操,张卫国发现技术虽然有了,但飞机的制造过程还是很艰难,仅靠普通的代工是无法锻炼出工人的能力。</p>
上周,张卫国已经让孟城亲自去,日不落和高卢雄鸡出差,看看能不能代工下波音等飞机的订单。</p>
但事不近人意,对方根本瞧不上他们这个新建立起来的种花重工。</p>
张卫国也不恼,既然无法接飞机订单,那自己就先从轮船早起。</p>
搞不好依靠冷核聚变带来的技术优势,自己说不定直接给他弄出了空天飞船也说不定。</p>
除了轮船,张卫国依靠价格优势也从世界各地接来各种代工订单。</p>
小到螺丝钉,大到汽车框架,反正只要在锻炼工人技术的同时,顺便挣点钱,张卫国就来者不拒。</p>
但这些总归是零件代工,没有整体组装过可不行。</p>
既然现在直接造飞机有点困难,那我们就先从轮船过渡下。</p>
不过造船是需要船坞的,而港岛也就只有九龙船坞这一家。于是张卫国就将目光盯上了它。</p>
在70年代,正是港岛运输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各大船王也是不停出现。</p>
船王嘛,没有船怎么叫船王。</p>
不过根据张卫国让人调查到的信息,港岛虽然只有九龙船坞这一家船坞,但真正在九龙船坞买船的却没有多少。</p>
究其原因还是技术原因。</p>
创建与早期发展:</p>
九龙船坞又被叫做黄埔船坞,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曾经也是亚洲最大规模的船坞之一。</p>
九龙船坞在1868年落地后没多久就与当时的港岛黄埔船坞公司合并,所以才有了“九龙船坞”的称呼。在1870年,九龙船坞再次和红磡联合船坞公司合并,进一步落实了其港岛最大船坞公司的地位。到了1880年,九龙船坞又与大角咀的“四海船坞”合并,进一步扩大规模,一时风光无限。</p>
同时在1900年到1940年期间,九龙船坞的雇工超过4500人,造船技术和排水量直接跟扶桑齐名。</p>
也许正是由于九龙船坞的风头,1941年,扶桑军队在对港岛开战期间,多次轰炸九龙船坞,造成大量人员死伤。也是九龙船坞衰败的开始。</p>
战后,港岛政府应船坞方面要求在青州街建立九龙船坞纪念学校,于1949年启用,为员工提供子弟及街坊就读,但于1995年因收生不足而结束。</p>
到了1984年,九龙船坞与港岛政府签署换地条款,自此九龙船坞的造船时代结束。</p>
然而在1970年九龙船坞的已经有着很大的财政的压力。</p>
究其原因还是技术落后时代了,港岛的船王们基本都是从扶桑,韩国,日不落,高卢雄鸡的国购买货船,只有在遇到货船出问题时才会去到九龙船坞维修。</p>
而靠着这些维修费,九龙船坞远远养活不了1500名员工。</p>
早在1968年,港岛政府就开始寻找接受人。</p>
而华资的崛起还要等到70年代末,现港岛政府根本不允许华资购买九龙船坞。</p>
根据调查的到消息,现在看上九龙船坞的有三家,分别是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和会德丰。</p>
张卫国想要从三家拿下九龙船坞还是有点困难的。</p>
不过张卫国看中的并不是九龙船坞的技术,而是那1500名熟练工人。</p>
在技术上九龙船坞早已经落后时代,不然也不会没有订单了。</p>
……</p>
半个小时后。</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