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科技改变世界
北海的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 科技改变世界,从1万到10亿的暴富过程,北海的青,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向“深”延展,一项项超级工程打开发展新天地。</p>
在陆上,深地空间开发正酣。从国内最大最复杂的地下空间交通综合体——光谷广场综合体,到国内首个真正意义站城融合的特大型地下综合客运枢纽——西丽枢纽,中国城市中心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设计、建造、营运技术体系一步步完善,也为城市发展开拓新空间。“向地下要空间、要安全、要资源已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铁建有关负责人说。</p>
在海上,深水探索步履不停。近日,随着最后一根锚链锁紧固定,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为中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2.5公里外,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也已完成全部安装作业,刷新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高度和重量两项亚洲纪录。超深水海洋油气是中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方向,挺进蔚蓝深海,带来能源保供的底气,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
往“高”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p>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工程质量通过“大考”。</p>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的唯一直连通道,也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p>
创下“141天外海快速成岛”纪录;自主研发世界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首次将国产北斗定位系统引入沉管隧道施工领域……一项项世界纪录、行业首创,标注着超级工程的“高度”。</p>
向“高难新尖”出发,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铺展广阔舞台,持续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各地也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串珠成链,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p>
在安徽,量子计算向研发与产业“双高地”迈进,合肥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在浙江,总投资约20亿元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在杭州市萧山区正式开建,中国视谷打造视觉智能全产业链,已集聚800余家视觉领域企业;在江苏,以光伏、风电、氢能及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形成1000多家规上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新三样”出口领跑全国。</p>
今年1—5月,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继续培育壮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说。</p>
逐“绿”向“新”,重大工程项目看点满满,未来可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