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平苗策略
生活艰难又无限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8章 平苗策略,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生活艰难又无限好,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次的动乱长达十数年,沉重打击了朝廷在当地的统治势力,就连镇守贵州的总兵官张祥也在此次起义中战死。</p>
而朝廷经过十数年的时间,才逐一将这些作乱势力一一平定下来。</p>
这期间,朝廷更加重视贵州地区的儒学教育与科举取士,扩大汉文化在贵州地区的影响。</p>
比如:景泰七年(1455年),定云、贵解额三十名;</p>
正是当时的这种措施,为后世贵州苗族与汉族间的民族融合产生了积极影响。</p>
但在当时,因长久的动乱使得大量的耕地被破坏,本就穷困的贵州越发穷困。</p>
贵州全省所收税赋竟还比不上中原一个府之地。</p>
百姓衣食无着,又更加使得动乱情况更加剧烈。</p>
为了安抚百姓,朝廷不得采取减免税负的安民政策。</p>
景泰三年(1451年)免除贵州思印江长官司水银课,减免贵州地区赋税、徭役,发生灾害时调拨钱粮赈济。</p>
天顺二年(1458年)敕谕贵州都指挥同知陈原:“非奉朝廷明文,一军不许擅役,一毫不许擅科。”</p>
这无疑加重了朝廷的负担。</p>
同时为维持庞大的驻军粮饷和官员俸禄,以及救济困难百姓,只能从周边省份征调粮饷入贵州。</p>
景泰帝下诏:“以征进贵州军饷不敷,命湖广改拨原定南京粮一十万石、四川添拨粮一十万石、云南附近添拨粮一万石运赴应用,仍将云南黑白、四川仙泉等井盐课十三万余引召商于贵州,在城及普安卫中纳粮米,并差官驰驿往江西摘拨折粮银五万两运赴籴买粮储。”</p>
此后,四川和湖广两省往贵州运粮便形成了常制。</p>
湖广、四川等省份是朝廷税赋的重要来源地,常年向贵州调拨钱粮和截留税收使得朝廷越来越拮据,加大了朝廷财政的困难程度。</p>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贵州要靠朝廷长期输入粮食救济才能保持基本生活,也使得当地土司势力急剧膨胀。</p>
此时,贵州的政治权柄基本上都被土家族土司势力掌控,朝廷下发的补贴物资发配权自然也就被他们所掌控。</p>
贵州良田不多,大多数山区民众的生存手段主要是依靠‘茶马贸易’换取土家土司手中的米粮、盐等生活必须品。</p>
这就使得没有掌握到政治权柄的苗族土司,只能依附于土家族土司生存,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就会受其掌控。</p>
也正是在这一期间,个别土司官员的势力庞大到能压制当地汉官的地步,于是就出现了‘改流归土’的奇葩现象。</p>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苗民受到了汉族、土家族等多重压迫,日子越发艰难。</p>
嘉靖十九年(1540),腊尔山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区连遭旱灾,粮食欠收。</p>
而土司和卫所官吏苛虐无度,使当地苗民越发民不聊生。</p>
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贵州铜仁的平头苗王龙子贤、龙桑科抗拒官府征派粮款。</p>
率领苗众依凭山区地势,抵抗贵州、湖广官兵镇压成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