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一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章 入驻内院,变身之怪力萝莉之旅,古月一刀,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这回没什么东西介绍,几人都是全速前进,为照顾苏羽二人,方程速度并没一下就很快。察觉两人丝毫不费力的时候露出惊讶的表情,苏依依还好,苏羽看着身娇体柔毫无修为的样子,依然轻松跟上,才是最让他惊讶的。</p>

这回很快就到了内院弟子的住处,带着来到一座很大院落的门口处,名叫方晓苑,门边上有个小屋,里面灯火通明,但却只有一个身穿同款黑色衣裙的女子,那女子瞧见有人过来,站起身来走了过来。</p>

方程向着女子说道:“周师妹,老师吩咐的人带来了,你暂时先安排下住处,等老师回来定夺吧!”</p>

周师姐面色清冷的点了点头,黄鹂般清脆的声音说道:“好的,方师兄,我知道了,这边是女弟子休息区域,师妹就不多留了。”</p>

看着立马赶人的周师妹,方程也不气恼,微笑说道:“好的周师妹,两位小师妹,在下先走一步。”说着就快步走向了男弟子区域。</p>

看着方程离开,周师姐立马换了副面孔,笑容像鲜花般绽放,对着苏羽二人左摸摸又瞧瞧,开心的说道:“真好,又要多出两个小师妹了,师姐我叫周莹,两位小师妹叫什么呀?”</p>

被周莹弄的满脸尴尬的二人,随即正了正神色,苏羽说道:“我叫苏羽,她是我姐姐苏依依!见过周师姐!”</p>

“哎~羽师妹~依依师妹~,走吧师姐带你去住处去。”说完就奔着欢快的步伐向着苑内走去。</p>

……</p>

这时只见,苑内是一排排单独的小院,不像外门弟子的大四合院,这里看得出环境很好,每排小院门口都有一条清澈小河,不宽仅有四五米左右,长长的绕着这排排小院,最终汇成一个整体,虽然感觉都是平地,但是河水却神奇的一直在流淌。从小桥上走过去,每个小院大约都有几百平方,内置一大两小的木屋,小院里的篱笆上爬满了绿植,但并不显得杂乱,反而很温馨,同时还种有香味怡人的不知名花朵。小院的大门边柱上,还有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在黑夜里发光发亮。</p>

走在青砖石瓦的路上,周师姐说道:“咱们女弟子院共有一千个这样的小院,但自从占星阁成立以来,至今没有使用过超过五百个,现如今更是仅有二百之数,不像男弟子院,虽然也是一千之数,但一直处于满员状态,许多新生进来,不得不腾退一批老生让其出去试炼,除了接取提交任务,基本上不让回来。”</p>

周师姐顿了顿继续说道“而咱们女弟子院就没这个要求了,想住多久都可以,不过提前是你得保持书院的身份,有些弟子玩物散志不求上进,达不到考核就会被学院劝退,还有一些天赋有限再进无望的,可以选择退出书院,也可以进入外门杂役弟子区工作。”</p>

这时周师姐带到一处院落前,满心欢喜的说道:“这里呢,就是羽师妹的院子,左边呢就是依依师妹的院子,右边呢就是我的,怎么样近吧?”</p>

苏羽疑惑问道:“那周师姐,内院和外院有什么区别吗?”</p>

周师姐耐心解释道:“羽师妹路上应该看到白色和蓝色院服的弟子吧,没错那是外门弟子,一般外门弟子都是天赋灵根不太好的,不太值得特殊培养,都是自己做些小任务获取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资源,功法,灵技和长老指点的机会。红色和紫色院服的是内门弟子,这些弟子呢,就是长老们的记名弟子,有些固定的资源,和长老指点的机会,但也要每年固定完成一些书院任务。黑色的呢,就是长老亲传弟子也是核心弟子,就例如师姐我和废话超多的方师兄,我们就比较随意了,没有什么强制任务,每年资源也比较充足,长老们不闭关的话基本上都能随时指导我们,甚至可以向别的长老请教,我们将指导我们修行的长老称之为老师,其他长老才正常称呼。还有内院弟子和核心弟子都是住在这里。”</p>

苏羽假装羡慕道:“那周师姐真是太厉害了!天赋一定很厉害吧”</p>

“嘿嘿,那是当然,师姐我可是双系地阶灵根。当然了核心弟子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轻松,经常会被书院派出参加各种大比,最大的比赛就是五域大比,也是每十年一次,说起来最近一次大比轮到我们北域举办了,在哪,目前还不知道,而且就在半年后。除了比赛,还有各种内门和外门弟子完成不了的任务,会让我们参与,不过很少。”周师姐又是一口气讲了一大堆,让苏羽了解颇深。</p>

“好了,两位小师妹,今天太晚了,师姐就不打扰你们休息了,有什么问题以后可以随时找我。”</p>

苏羽看着热情的周莹,不由得感觉到清玄书院氛围确实太好了,每个弟子都热情好客,积极阳光。</p>

随后三人就各自回到院内。</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阴阳师祁鬼

张七安

穿越七零给家人安排铁饭碗

饺子味的香水

我开玩具厂的,能生产军火?

拉达曼提斯

星际救世主

千差万别的夏米米

我在甬安当罗刹

折笔入渊

开局亲吻女神像,我吐了一地

大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