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你管这叫蚱蜢跳?
核动力三蹦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2章 你管这叫蚱蜢跳?,重启科幻人生,大刘都不敢这么写,核动力三蹦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不管咋说,谁还能跟奖金过去不……</p>
“谢谢老板娘!”× n</p>
这帮没良心儿的,光知道谢老板娘是个什么鬼?</p>
拍了两下手,邱睿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住,“行了,别耽误时间了,咱们的蚱蜢还等着蹬腿呢!”</p>
再次按照操作手册核对了两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发射权被移交到了邱睿手中。</p>
看着屏幕上比了个“ok”手势的小粉毛,邱睿点点头,“这次就不倒计时了,大家准备,蚱蜢火箭,芜湖!”</p>
随着红色按钮被压下,竖立在简易发射架上的那根60米高的大号蚱蜢,菊花窜出一股子蓝火,咆哮着开始升空。</p>
“报告,发动机工作状态良好,燃料与氧化剂消耗速率符合预期!”</p>
“报告,目前推力稳定在251吨!”</p>
“报告,飞行姿态稳定!”</p>
“报告,……”</p>
听着从下方阶梯传来的声声实时情况汇报,邱睿盯着前方大屏幕上、由无人机拍摄到的火箭发射画面,满意地“嗯”了一声,“持续跟进!”</p>
很快,蚱蜢火箭便超越了“海蚱蜢”创下的1414米纪录,同时也是本次实验的第一个目标。</p>
“报告,第一目标高度达成,请问是否继续攀升?”</p>
邱睿想都没想,“继续!”</p>
“是,老板!”</p>
火箭在淡蓝色长长尾焰的推动下,一路向上加速。</p>
2千米……</p>
5千米……</p>
张俊峰捏了把冷汗,“老板,已经超过我们报备的极限了,还继续吗?”</p>
邱睿头都没转,“不需要管那么多,我说继续就继续。”</p>
于是乎,直到突破了对流层,进入距离地表10公里以上的平流层内部,加速才慢了下来。</p>
“报告,蚱蜢火箭目前高度10.5千米……”稍微顿了下,这位工作人员也跟着劝道:“老板,不能再提升了,否则燃料就不够着陆用了。”</p>
虽然高度比预想中要低了些,但他们说的也对,还是剩下点富余燃料比较好……</p>
想到这邱睿终于点头,“停下吧,然后按照流程进行返回测试。”</p>
众人闻言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位总算听劝了。</p>
不然再往上一点,火箭还不知道要偏移到哪里去,能不能顺利落回返回场都是个问题……</p>
是的,蚱蜢火箭现在的方位,已经不在发射场正上空了,而是偏移到了发射场以东二十多公里外的高空区域。</p>
之所以会这样,就不得不先解释下火箭发射的流程。</p>
大家在观看火箭发射时,都会发现一种现象,刚发射时火箭是垂直于地表的,越往后就越倾斜,到了最后甚至是平着飞的。</p>
明明直着飞出大气层路程最短,为何还要转弯呢?</p>
是被高空的横风吹歪了吗?</p>
当然不是!</p>
会这么飞是因为,火箭在垂直上升的过程中,由重力造成的速度损失会逐渐凸显出来。</p>
如果不进行转弯,火箭将无法达到所需的宇宙速度。</p>
因此,火箭会在升空十几秒后,进行转弯程序,通过斜着飞来弥补重力造成的速度损失。</p>
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在天空中划出一条弧线的飞行轨迹。</p>
这次的实验也是如此。</p>
为了能达到5千米以上的高度,本次的蚱蜢火箭与其说是原地“起跳”,倒不如说是真的在按照正规发射流程斜着飞。</p>
这才造成了与发射场水平方向上,距离渐行渐远的现状。</p>
那它要怎么落回来呢?</p>
只见大屏幕上,蚱蜢火箭停止了喷射。</p>
不过它没有立即垂直下落,而是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沿弹道飞行数秒。</p>
此时火箭与下方地表的倾角低于45度,如果不对姿态进行调整,它别说落回来了,而是会整体呈一道抛物线砸出去。</p>
因此布置在箭体外壳上的冷气推进器开始工作。</p>
一阵喷射过后,它们将火箭整体翻转,并且偏向着陆场方向。</p>
然后发动机重新短暂点火,进行减速与反向加速,将火箭向原本行进方向的后上方推高,并重新按照落点位置规划好返回轨迹。</p>
此时,火箭再次在惯性作用下,中途向着回来的方向上升一小段后,速度损失殆尽,沿着抛物线往回坠落。</p>
从这开始,火箭的回收过程才正式启动。</p>
由于这枚蚱蜢火箭箭体稍微有些庞大,即便消耗了绝大部分燃料和氧化剂,自重还是不小,下落的速度非常快。</p>
这时候箭体头部的四只“苍蝇拍”栅格舵展开,并与冷气推进器以及发动机互相配合,不停地调整姿态,令火箭轴线与弹道平行。</p>
之后就是在栅格舵的气动力作用下,令火箭不断轻微发生位移,校准着陆场方向。</p>
在下落到1000米高度时,发动机再次被持续点燃,并动态控制推力。</p>
发动机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矢量推进的喷口,在陀螺仪、加速度计和飞控程序的指挥下,不停的前后左右偏转。</p>
这个过程,就像用手掌托住一根长管一样,360度全方向乱晃。</p>
就这样,火箭保持竖直的同时,不断减速。</p>
当距离地表50米左右时,四只折叠起落架被展开,并在很快之后,与距离发射场不远的着陆场地表,发生了接触。</p>
至此,蚱蜢火箭的第一次合法却没那么合规的起跳过程,完美收官。</p>
别看说得挺热闹,实际上整个过程在一分多钟内完成,简直比读完全过程都快……</p>
看着指控中心中欢呼雀跃的众人,以及大屏幕上显示着的小于0.5米的实际落点精度,邱睿也是不禁感慨。</p>
就这精度,不装个弹头,都特么可惜了……</p>
(/78604/78604876/10100649.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