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江神,破海征程,鹿会,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乌盘江水奔腾不息,西起宁州,东至渭水。魏来和刘衔结一同站在乌盘江畔,不远处的孩童们嬉戏玩耍,口中还唱着魏来小时候也曾听过的童谣。</p>
“乌盘江流域辽阔,是大燕境内最大的河流。”</p>
“在燕篡周之前,周朝重人道而轻神道,除了为国战死的英烈,很少册封其他正神,各地的神祇多是民间供奉或自行修炼而成。”</p>
“那时乌盘江虽大,神祇却各不相同,没有一位能一统整个乌盘水域的神祇。”</p>
刘衔结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目光深邃,喃喃自语道。魏来听到这里,转头看向老人:“所以您就是当年乌盘城百姓供奉的那位江神?”</p>
老人没有回答魏来的问题,他的眼神愈发恍惚,仿佛穿越回了百年前的岁月,那些场景在他眼前如流光般闪过。</p>
那时,乌盘城还不叫乌盘城,而是乌盘镇。大周战乱不断,各地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大量枉死或战死的尸体来不及掩埋,都被扔进了乌盘江中,顺流而下,来到了这里。再往东去,大燕的乌盘江、齐国的大泉河、鬼戎的白头川都将汇入渭水。</p>
北境九国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北境有十一国。除了燕、齐、鬼戎、楚等九国,还有两国,其中之一便是横跨北境、支流众多的渭水神国。渭水之主,也是北境鳞类之主,渭水之神,更是北境水域之神。</p>
渭水龙王坐镇,乌盘江中那些亡魂尸首根本不敢流入渭水,只能堆积在乌盘江的尾部。亡魂尸骸堆积,这片山清水秀之地也被阴魂所挟持,常有水鬼作祟。</p>
那时的我还是一只年轻力壮的水牛,乌盘镇里喜欢我的小母牛从镇东排到镇西。但我不喜欢它们,我觉得它们的爱不够纯粹,更多的是欲望的冲动。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躺在草地上,看人们嬉戏、耕种,或者只是单纯地聊天。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乌盘江中的水鬼越来越猖獗,以前的江神被水中的恶鬼扯烂了头颅,失去了江神的镇压,水鬼们更加肆无忌惮,一到晚上,家家房门紧闭。</p>
后来,来了一个和尚,镇压了水鬼。他离开的那天,百姓们都去送行,我也跟着去凑热闹。谁知那和尚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我,他改变了主意,没有离开。他走到我面前,说我很有慧根,要送我一场大造化。</p>
和尚在江边搭了一间茅屋,我就跟在他身边。他每天都给我讲一些莫名其妙的经文,我听得头大,但还是愿意跟着他。因为他不把我当牛,而是把我当朋友,一个可以交流的朋友。</p>
人应该比牛活得久。但和尚是个很奇怪的人,他老得很快,比我还快。不到两年,初见时二十岁出头的和尚,就变得和我现在一样老。我是一头牛,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每天尽量陪着他。乌盘江的水鬼还在闹事,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我每天还是要驮着和尚去江边镇压水鬼。</p>
渐渐地,和尚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有一天,我驮着他往回走时,他突然从我的背上摔了下来。我着急地想把他扶起来,可无论是牛蹄还是牛嘴,都比不上一双手有用。我有些着急,想去镇里找人帮忙,和尚却拦住了我。</p>
他说,是时候给我那场造化了。我记得他只是轻轻一点,我就与身前的这片江水气机相连,随后化作了人形。</p>
魏来听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p>
修入神道,无非几种方法,要么是朝廷册封,要么是百姓供奉,再或者就是如渭水龙王一般,以通天修为将一地气运与自身相连。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醍醐灌顶,二是仙人结发。前者是佛教大圣的手段,后者是道门圣人的神通。显然,刘衔结遇到的和尚用的是醍醐灌顶。</p>
魏来猜到了刘衔结的身份,却没想到他还有这样一段过往,他不禁追问道:“那后来呢?”</p>
刘衔结脸色平静地继续说道:“后来啊……”</p>
后来我就成了这处水域的江神,和尚临死前让我把他的肉身烧了。我照做了,在火堆熄灭后,取出了一颗石头,和尚说那是他的舍利,让我贴身带着,一来可以救命,二来日后若遇到有缘人,可将舍利赠予对方,也算是为他留下了一点传承。</p>
可我哪知道什么是有缘人?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就一直把那舍利带在身上,好好做这乌盘江的江神。那些水鬼水妖在我手下都掀不起什么风浪,乌盘镇也成了方圆百里内少有的净土。许多百姓慕名而来,乌盘镇的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了乌盘城。</p>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燕取代了周,我也做了几十年的江神。我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乌盘城人,从孩童变成父母,从父母变成老人,最后化为一抔黄土。</p>
当你经历了这些,你就会像我一样,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走一遭,然后匆匆离去,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p>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一个女孩坠入了乌盘江。</p>
说到这里,刘衔结顿了顿,脸上露出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羞涩,微微泛红,浑浊的眼眶里也闪烁着光芒。魏来心想,那光芒,大概就是孙大仁看向吕砚儿时,眼中曾有的东西。哪怕历经十年百年,哪怕头顶霜雪,哪怕深埋黄土,只要想起那个人,许多事情依然清晰如昨,历久弥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