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姚儿庄
古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4章 姚儿庄,食在大宋:我的系统通山海,古藜,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24章 姚儿庄</p>
而此时,赵大老丈人所在的姚儿庄,已经出现了同类病症。有十几家都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发高热的症状,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养鸡大户张家和读书人郭家。</p>
张家就是张娘子的娘家,家里养着上百只鸡和两头牛,但田地只有少少的五六亩,在姚儿庄属于三等户。</p>
郭家则是二等户,家里有着二十几亩地,是庄上有名的“书香门第”。郭家大郎便是夏至那日第一个在茶肆询问百家饭,最后却又没打,说是等回程再打的那位穿文士衫的男子。</p>
只是,等他回程的时侯,百家饭早就分完了,哪里还有的给他打。</p>
他当时也没在意,心里还想着,自家条件还过得去,没必要跟那些吃不起饭的人家抢这一碗饭。</p>
官差从赵大那得知鸡的来源,顺着线索来的姚儿庄访察的时侯,他正躺在床上难受的呻呤着。同患病的还有他爹,年过不惑的郭八丈。</p>
郭家父子皆是读书人,郭老爹年轻时参加发解试,却屡试不第。到了不惑之年,才终于认命无奈放弃。</p>
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好愿景已经在心里生了根。自己考不中不要紧,不是还有儿子,孙子么?只要不放弃,谁说就没有出头之日。</p>
在郭八丈的殷殷期盼下,郭家大郎长到了十六岁。自认学问做的还可以,便在那一年参加了发解试,可是去时信心满满,回时却满心失落。</p>
后来又参加了一次,依旧是名落孙山,两回下来,郭大郎已经二十二了。可在他爹的鞭策下,他不敢有丝毫松懈,依旧将发解试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p>
为了专心读书考上举人,他连媳妇都没聚,成了庄上难的得“青年才俊”。眼看今年秋闱将至,又是一个机会,谁曾想,却突然患了这么凶猛的病!</p>
郭大郎真怕自己挺不过去,就这么一命呜呼了。</p>
郭老爹也怕啊。</p>
他甚至想,老天爷要收就把他的命收了吧,他儿子的命还要留着好好考科举呢。</p>
二人正满怀担忧胡思乱想着,就听屋外传来问话声。</p>
“敢问娘子,张槐家在哪?”</p>
郭家媳妇正坐在院中洗父子俩吐脏的衣物,闻言,头也没抬,手往东边一指,“进去第五家,门口系着两头的牛的就是。”</p>
“呕”话音刚落,便听得屋内传来动静。</p>
郭娘子动作一顿,站起身道:“咋又吐了”嘴里嘀咕着便要往后去。</p>
门口的官差脸一肃,连忙喊住她询问怎么回事。</p>
郭家娘子这才发现原来刚才问话的竟然是官差。</p>
她心里一紧,礼貌的笑笑,“是我家官人和大郎,不知吃坏了什么东西,闹肚子呢。”</p>
官差觉得不对,追问道:“你家这两日可吃鸡了?”</p>
郭家媳妇不明就里,闻言老实道:“吃了,前儿个早上宰的鸡。”说着,为了显摆自己家境好,还特意补了一句,“从张家买的鸡,可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太油腻了,早知道就买瘦些的。”</p>
官差一听,好嘛,送上门来了。</p>
当即朝身后的一人道:“你守在这,不许一人出门走动。”</p>
一听这话,郭家媳妇慌了,追问道:“官爷,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可是良民,没犯法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