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汉武帝与汉匈战争(二)
江北即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汉武帝与汉匈战争(二),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江北即墨,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p>
洪武时期。</p>
朱元璋看着这天幕讲述的情况,又看了看自己的好儿子朱棣。</p>
他对于刘邦的这段历史还是了解的。</p>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将儿子们都派往北方,这样北元一有异动,大明可以迅速反应。</p>
手握大军的还都是儿子,他也不怕功高震主。</p>
毕竟……他是朱元璋,不是唐高祖。</p>
厉害的儿子也不只朱棣一个。</p>
只是……后来的靖难,的确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p>
“也不知晓,咱的那些个儿子们,对这件事了解多少?”</p>
“咱这就派人去将今日的天幕信息整理一份,连带着汉高祖时期韩王信投降匈奴,以及汉高祖北伐的相关事情,一起整理清楚,去给几位边疆的塞王送去。”</p>
“让他们务必以史为鉴,不得疏忽北边防御!”</p>
【此时恰逢冬日,北方严寒,急于求成的刘邦又没有带足过冬装备,以至于汉军非战斗减员严重,士气低落。】</p>
【老刘不得不派陈平前往求和】</p>
【总之一句话,走吧,我们给钱。】</p>
【……】</p>
【汉匈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汉以宗室女嫁于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财物,双方以长城为界,开通关市,互通往来】</p>
【汉朝在这一时期奉行和亲政策,自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刘彻,有记载的和亲共有十多次】</p>
大宋。</p>
宋真宗时期。</p>
像是找到了突破点,赵恒不禁嘀咕两声。</p>
“这汉高祖被后人吹得那么高,不还是一样得花钱求和吗。”</p>
“我大宋也是花小钱办大事,天幕却对我大宋这不满那不满的。”</p>
赵恒嘀咕几声,他其实还是敬重刘邦的,只是觉得有些委屈。</p>
他大宋的岁币被拿来说事,结果天幕讲述的刘邦也干过类似的事。</p>
而且后面也还有和亲。</p>
虽然历史没有记载具体给了多少钱,但是多是少,反正不都是给了吗?</p>
都是给了,这天幕评价汉朝的时候都是好话,说他大宋的时候,竟挑选徽钦高这种卧龙凤雏来说事也就罢了。</p>
就连亲爹宋太宗都给了个‘驴车战神’、‘宋驴宗’的称号,实在是很难绷得住。</p>
赵恒很是不满。</p>
“难道就因为之后出了个汉武帝、汉宣帝,又打回来了吗?”</p>
如果是按这个算的话,的确。</p>
大宋没法比。</p>
毕竟大宋不仅耻辱远甚汉朝,而且从头窝囊到尾。</p>
即便是宋真宗此刻已经和辽国完成了澶渊之盟,也不禁抓耳挠腮的想问一句。</p>
不是,哥们,为何我大宋出不了一个汉武帝啊?</p>
出不了一个他们大宋本来还瞧不上的汉武帝啊……</p>
南宋。</p>
熟知这段历史的赵构,不禁整个人打了个寒颤。</p>
一时间对于北伐金国的信心又减弱了几分。</p>
他自认为是不如汉高祖的。</p>
“汉高祖尚且如此,最后不得不求和,我大宋如今国力衰弱,北伐要谨慎啊……”</p>
大汉。</p>
汉武帝时期。</p>
“耻辱!”</p>
“我刘彻,必雪此侮!”</p>
天幕上那位‘汉武帝’说的话,让刘彻热血沸腾。</p>
什么寇可往,我亦可往!</p>
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p>
看着天幕上这些汉朝曾经被匈奴带来的耻辱,刘彻暗暗发誓。</p>
他不仅要北伐匈奴,做到汉武帝做到的——所谓封狼居胥。</p>
他还要做到更好!</p>
以免自己再被诟病罪在当代。</p>
他想要的只有功在千秋!</p>
【牛、马、羊是草原上所畜养的主要动物。】</p>
【但是马的孕期11个月,断奶6个月;牛孕期9.5个月,断奶6-7个月,羊孕期5个月,断奶3-4个月】</p>
【春季动物会发情,这时动物会交配繁衍,那么假设春季动物配种成功,马会在六年秋冬长成小马驹,牛会在来年秋冬长成小牛犊,羊会在当年秋冬养成小羊羔】</p>
【这时匈奴一年的辛苦劳动会不多进入尾声,为了庆祝一年的辛苦劳动,散布在草原的各个游牧部落会向单于王庭集中,举行游牧民族的祭天活动。】</p>
【同样这个季节,经过一年喂养的兽群已经膘飞体壮,匈奴为了采集食物过冬,会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围猎活动。】</p>
【但是初中知识中学过,亚洲主要是季风气候,无论是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都只会在特定的时候下雨。】</p>
【而由于草原和海洋的长距离,来自东南沿海的季风吹不到蒙古高原,这就让400mm等降水量线,像圆规般,画出了中原王朝的国境线。】</p>
【当秋季不再有季风,就意味着无法带来有效降水,同时气温降低环境变冷,导致草场达不到生长条件。】</p>
【而如果这一年降雨量少,草场就会不丰盛,进而牛羊也不够肥,进而围猎后的匈奴人会觉得食物不够,此时他们就会在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p>
【要么内部兼并,要么南下劫掠】</p>
【而此时的中原王朝正处于秋收阶段,因为忙于农事,北方边境更是相对空虚,这也是一年里,中原王朝最脆弱的时期。】</p>
【这便是匈奴之祸的根源。】</p>
大唐。</p>
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未听说过这种理论的李世民,只觉得这种角度的分析也的确是十分恰当。</p>
只是,他也听的似懂非懂。</p>
“降雨减少,草原的灾荒朕知晓。”</p>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喜欢秋季入寇朕也知晓。”</p>
“春天草原上的动物不够肥朕也知晓……”</p>
“只是这……”</p>
“季风气候?降雨量线?”</p>
看着天幕上还在左下角贴心的给出了mm的换算单位。</p>
10mm(毫米)=1cm(厘米)。</p>
100cm(厘米)=1m(米)。</p>
“就是说降雨量不到半米的地区?”</p>
隐约有些理解的李世民眉头紧皱,天幕从未讲过相关的知识点,让他一时间难以弄明白。</p>
“降雨量线……中原王朝的国境线……?”</p>
“可这又和什么沿海季风有什么关系?”</p>
许多名词他甚至没有听说过,但总觉得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让他不得不重视。</p>
“全部记清楚,朕要将天幕所言的内容一一弄明白。”</p>
安排臣下着重记载今日的天幕。</p>
匈奴和突厥都生活在北方草原,原本若只是讲述一些历史,李世民还不当回事。</p>
但是讲到了这种了解明白,可能会对大唐日后对上突厥有用的信息,他就不得不特别重视了。</p>
李靖也同样意识到了这简单的几句话吗,所可能蕴含的信息量。</p>
那是后人,在后世的世界总结出来的经验。</p>
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没有听懂,但是能听懂的部分,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他们和后人的观点还是一致的。</p>
“陛下,天幕所言之降水量线,季风臣听不懂,但是……”</p>
“的确北方草原比起中原更加干旱,粮食作物无法生产,所以草原人不事耕种,牧草而生,居无定所。”</p>
“牛羊比起粮食更不易储存,所以一旦天灾降临,他们更难以生存,所以必然会觊觎我中原富庶。”</p>
李靖顿了顿,接着道:“如果以后世的说法,我中原王朝北伐,多为春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