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比格局我李翊没输过
花落人不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比格局我李翊没输过,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花落人不知,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一个先穿袜子后穿鞋,先当弟弟后当爷。</p>
这些年,他曹操为了迎奉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p>
即便当一次弟弟又有何妨?</p>
反正后面就轮到自己当爷了!</p>
只要能和杨奉缔结同盟,那么司隶一带的重重关卡,便不足为虑了。</p>
甚至师出都更有名了。</p>
念及此,曹操心情大好,一连吃了几大口饺子。</p>
嗯……</p>
香,真香!</p>
如此一来,四股势力中战力最强的那一支便算是解决了。</p>
那么……剩下其他三股势力呢?</p>
尽管靠着曹操与杨奉联合,剩下其他三股势力也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了。</p>
但对曹操而言,能省下麻烦就省。</p>
这种事情可马虎乱来不得,万一出了点差池纰漏,就追悔莫及了。</p>
“子玉,除杨奉之外,依你之见,剩下三股势力当何以处之?”</p>
“依在下愚见……”</p>
李翊微微思索,继续道:</p>
“其余三股势力其碌碌之辈,不足为虑,现在天子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达洛阳。”</p>
“一旦到了洛阳,那四股势力中最先动手的必是国舅董承与白波军受领韩暹。”</p>
哦……</p>
对于李翊的这个论断,曹操还有些惊讶。</p>
李翊竟然用如此确切的时间,来确定将会内乱的人物。</p>
如果他之前分析杨奉还可以从自身环境角度出发,那……</p>
董承、韩暹又是从什么角度分析他们一定会大打出手的呢?</p>
刚刚想到这儿,李翊的声音便接踵而至……</p>
“曹公且细想,韩暹乃是黄巾出身,有句俗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p>
“他如今受了朝廷诏安,护送天子回了洛阳,自恃护驾有功。”</p>
“岂会不居功自傲?”</p>
“而黄巾军军队素质不能就不高,曹公当初收编青州军时应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p>
“军纪松弛,时常掳掠百姓。”</p>
“那么既然韩暹的部队没有军规约束,等到了洛阳会不会肆意妄为?”</p>
“祸乱朝廷,鱼肉百姓呢?”</p>
“而董承是什么人?是当朝国舅,车骑将军,韩暹损害朝廷利益便是在损害他董承的利益!”</p>
“如此一来,两人必然大打出手!”</p>
唔……</p>
曹操眼眸凝起,他此刻并不是惊叹董承会和韩暹打起来。</p>
而是惊叹李翊居然对各路势力的人物背景,心理环境分析得如此透彻,如此头头是道!</p>
这平时得是多大的强度关注着西边儿局势啊?</p>
怪不得常听人说李司马夙兴夜寐,乃钢筋铁骨之人。</p>
现在看来,下人对李翊的评价的确相当中肯。</p>
有理有据,条理清晰……</p>
当场曹操收编青州黄巾军时,还是得靠着夏侯惇等人的努力训练,明令军规才勉强约束。</p>
而韩暹本为庸才,其既无曹操的统帅才能,又不懂夏侯惇的练兵之道。</p>
所以部下难以约束,必然掳掠百姓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实。</p>
到时候以董承为首的保皇派此前为了东归洛阳可以暂忍一时,等真到了洛阳,岂会再容忍你韩暹肆意妄为?</p>
到时候两边交火,都不用等他曹操出手了……</p>
妙,妙哉!</p>
“……哈哈哈哈。”</p>
曹操的笑声响遍整个书房。</p>
屋外的下人只道曹操是吃饺子吃高兴了,咯咯乐了。</p>
暗叹自己跟着李司马还是挺幸福的,有什么美味佳肴他们都能第一时间享用,比曹操还快。</p>
对于这些下人而言,他们只在乎吃喝。</p>
哪里晓得上位者的深谋远虑?</p>
“我观曹公笑声中多有凛然之意,看来即便韩暹与董承不交战,曹公也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p>
曹操闻言笑道:</p>
“不瞒子玉,就像你方才说的,韩暹乃草莽之人。”</p>
“操从未正眼看过他,只是他若真与董承交战,倒是省却了我不少麻烦。”</p>
就韩暹这种鼠辈,曹操有一百种方法玩儿死他。</p>
根本不需要李翊多出谋划策,但还是那句话。</p>
在军国大事上,能省事就尽量省事,不要节外生枝。</p>
“李司马……”</p>
曹操夹块饺子,又抿了口茶润润嗓子,继续道:</p>
“现在杨奉、韩暹、董承都已经有了对应的方略……”</p>
“现在就只剩一家张杨了,当初子玉劝我合纵连横。”</p>
“彼时张杨若过河前来捣乱,该当如何?”</p>
要知道,张杨手上足有五万人马,而且比起其他三股势力,他的军队出身边境,常年与异族作战,是战力最强的。</p>
或者说,这四股势力中最强的本就应该是张杨,而不是杨奉。</p>
只不过张杨没有明着下场。</p>
但饶是如此,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子东归。</p>
“张杨乃侥幸上位者,不足为虑!”</p>
李翊直接一杆子拍死,否决了张杨威胁的可能。</p>
他这话也没说错,张杨能成为一方诸侯,运气成分占了很多。</p>
张杨原本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算是物以类聚了。</p>
后来奉命去并州募兵,结果被南匈奴单于给掳走了。</p>
结果后面又稀里糊涂地被放了回来,还带回了兵!</p>
靠着这些兵马便在河内占据了些地盘,成为一方诸侯。</p>
张杨为什么被匈奴人放回来?</p>
又为什么还带回了兵?</p>
他与匈奴单于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这些就不得而知了。</p>
但能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早在袁绍发迹之前,张杨就已经在河内坐拥五万大军了!</p>
按理说,张杨这拿的是妥妥的大男主剧本。</p>
可惜这人有名无实,是个既无胆略又无见识的庸人。</p>
在先天优势那么好的情况下,毫无进取之心。</p>
这么多年过去,手上还是只有五万大军。</p>
除了在护送天子一事上出过手,这些年在河内一直碌碌无为,当个土皇帝享受生活。</p>
别说他像刘备、曹操那样有野心了,即便换成袁绍来。</p>
趁着这几年天下大乱,占据北方一半儿土地绝对轻而易举。</p>
可偏偏给张杨机会,他不中用啊……</p>
由此,李翊对张杨这个人的定义就是——</p>
胆小怕事,好大喜功。</p>
就是一个弱点放大的袁绍,</p>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p>
可偏偏他又没有袁绍的优点,可不就是庸人一个么?</p>
“曹公放心,虽然天子东归一事上看似有四股势力,实际上只有三股。”</p>
“以张杨的性子,他断不敢直接参与天子东归的事……”</p>
哦?</p>
见李翊如此笃定,曹操当下也不再追问。</p>
因为李翊在料算人心一事上,那可是天下一绝。</p>
连曹操都自叹弗如。</p>
既然李翊说张杨有贼心没贼胆,那曹操就不用操那个没用的心了。</p>
“好好好……”</p>
将这些烦恼通通抛诸脑后,曹操的心情舒缓了许多。</p>
主动替李翊斟了杯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