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8章:依史部署、以史为戒,大隋主沉浮,碧海思云,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们说得对,但你们忽略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军大帐里,杨集向一群目瞪口呆的文武说道:“高句丽地形可以一分为三来看,分界线分别是北部的长白山山脉、中部的萨水:长白山山脉北麓是一望无际的辽东平原,利于大规模行军;这里除了新城、玄菟[t]、辽东、建安、安市五座重城,还有银山、南苏、木底、苍岩、贵端、丰夫、后黄、横山、磨米、麦谷、白岩、盖牟等等县级城池。敌军三十多万主力,便是分布在这些大大小小城池之中。对于这一部,我的战法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拿下重城,放过中小城池,逼城中守军弃城向南。”
“只要我们成功将敌军歼灭在辽东平原,那么高句丽主力尽失,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安市城和盖牟城,我们绝不能让敌军退入此二城,否则的话,我们很难攻入高句丽腹地。”
杨集记得唐朝第一次远征高句丽之时,是采用了兵分三路的作战方式进军,并且以强撼之势拿下了辽东平原诸多重城,此后更是逼迫中小城池的守军纷纷向南撤退;然而比较遗憾的唐朝虽然占领了广袤的辽东平原,但是他们在辽东平原消灭的敌军士兵仅仅只有四万余人,当高句丽士兵一一撤到安市城,重兵云集的安市城便成为此战最大的绊脚石。
安市城之所以难以攻克,一是守军多,高句丽知道一旦安市城被攻破,亡国命运便无法避免,他们为了保住家园,从之前败退变成巍然不动的坚定状态。
二是位于千山山脉东北部的安市城太过险要,千山山脉东北接长白山山脉、西南至老铁山,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之西北则是茫茫的渤海;而山、海之间的狭长地带如同辽西走廊一般,是唐朝陆上部队从辽东平原进入高句丽腹地的必经之路。
至于安市城,则是如同临渝关山海关一般,卡在山、海之间最为狭窄的地方,城池之北是一段狭窄难行的海岸线,纵有百万大军,也没有足够的地势铺开;两者叠加起来后,所以唐军死活都攻克不了这座坚城;此外,它的东边还有一条横穿千山山脉的通道,这条路可以直接走到东方的鸭渌水西岸,所以此城异常重要、异常关键。
而盖牟城则是位于渤海之滨、安市城西南不远处,两者一前一后,一起把那条通道卡得死死的。
比起帐中众人,杨集有着熟知史实的优势,率先就把此二城视为重中之重。
宇文述沉吟半晌,拱手道:“大王,我等之前之所重,乃是新城、玄菟、辽东、建安四城,尤其是敌酋所在的高大厚重的辽东城,更是被我等视作核心之要,对于南方的安市城、盖牟城有所疏忽,但不知此二城有何奥妙之处?”
杨集看了众人一眼,缓缓地说道:“你们可以将它们比成临渝关!”
“嘶……”帐中众人都在军伍之中历练过,听到杨集将他们所忽略的二城比作“临渝关”,顿时背后都冒出了冷汗,一个“临渝关”就非常难攻,何况是两座?如果让高句丽几十万大军退守此二城,那他们还打个屁啊!
即便最后占了二城之北的整个辽东平原,日后又怎么守?
“末将失职,还望大王责罚!”宇文述连忙请罪。
“这也不能全怪你们!”杨集挥了挥手,有些无奈的说道:“据高建武交待,此二城在当年的辽东之战发生前,其实只是毫不起眼的小城,当他们失去辽东平原北部地区,高句丽便意识到两国必有一战。他们担心我军攻占南部以后,便能长驱而入,直指都城,于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此二城打造成了坚城。有此二城,他们哪怕失去平原,也能将我军御在二城之北。”
宇文述默然半晌,皱眉道:“也就是说,此二城比辽东城还关键了!”
“正是如此!”杨集点了点头,说道:“在大方向上,我准备将东路军分兵两路,一路是陆上与高句丽军博弈,将敌方主力、注意力都牵制在辽东平原之上;另一路以水师为主,他们从柳城郡望海屯出发,先把安市、盖牟给我拿下。如此既能断了高元退路,也能断高句丽援军北上之路,之后,再集中兵力攻克辽东城也不晚。而这个任务,我打算交给李子雄来打。”
对峙这些年,朝廷出于战略需要,也在幽州陆陆续续打造了战船,并建立一支规模不大的水师,兵力虽然只有两万,但是据高建武所说,安市、盖牟守军各有五千人,而且都是些杂兵,只要水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便能拿下这两座关键重城。而且高建武本人,有能好生利用起来。
“大王英明!”听到这里,众人也明白杨集为什么说“你们说得对,但我不听”的意思了,其意,就是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战术,不能一概而论,长白山北麓这一带当以速战速决、歼敌主力为重。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长白山萨水这一部分了!”杨集说道:“这个区域的地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这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河流湍急,其中十分宽阔的鸭渌水、萨水等重要河流都是从东北流入乌湖海黄海。这个区域山势险峻,要塞、堡垒遍布于险山、隘口之上;我打算采用的战法打法便是你们之前说的稳打稳拿、步步为营。”
“在我看来,这个区域的要塞就像是钉在大地上的钉子,只要把钉子一根根拔掉,大军就能平平安安的推到萨水西岸,要是拔不掉,沿着海岸线走行的粮道非常容易被山上敌军下来破坏。”
说到这里,杨集不禁看了看宇文述、于仲文、崔弘升、薛世雄,记得杨广史上第一次远征高句丽之时,他本人亲率主力大军包围辽东城;然后分出九路大军、共计三十一万兵力直取平/壤。时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的宇文述便是这支大军的主将,而乐浪道行军总管于仲文、沃沮道行军总管薛世雄、遂城道行军总管崔弘升和另外五名行军总管都受他节制。
结果他们还没有抵达平壤平原,负责为他们运输粮食和辎重的水师就因为主帅来护儿刚愎自用、争功心切,中了高建武诱敌深入之计,先行惨败于平壤城瓮城之内。而宇文述等人深入腹地,陷入了关键要塞攻克不下、粮草供应不上的悲剧,有序后退的三十一万大军被大水淹死大半以后,从有序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接着又被诸多要塞中的敌军接二连三的冲杀,最终只有三千人左右活回辽东。
平心而论,来护儿要是遵守杨广定下的“母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要是听从周法尚的劝谏;以宇文述和于仲文、崔弘升、薛世雄、荆元恒、辛世雄、张瑾、赵孝才、卫玄的军事水准,以及水陆大军的兵力和充足的物资,他们绝对能够拿下平/壤。而第一次高句丽之战,也以大隋灭高句丽而告终。
现在比起记忆里的那场惨剧,杨集手上没有声势浩大的水师,物资主要是由陆上运输,即便汇聚在辽东的粮船可以贴着海岸线行走,但是他为了避免陷入宇文述等人的困境,还是决定把“长白山萨水”这个区域的钉子一一拔除干净。
“当然了,具体要用多少军队去拔除这个区域的众多要塞,一切都要观势而行、因机而变。”杨集又补充道。
“喏!”众人听得心服口服,高句丽之前被杨集歼灭了十余万大军,他们这一次,如果能够成功将辽东这三十多万歼灭干净,那么接下来战斗就会轻松多了、从容多了,也无须贪功冒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