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伐谋三国,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而他则率剩余的所有西凉铁骑四万骑,及甲骑具装营和陷阵营,向郿县进发。</p>
</p>
但到了郿县之下,马超只看见袁滂驻守在此,不见了皇甫嵩。马超便率军继续东行,半个时辰后又到达槐里城,见守城的官军并没有多少,只由鲍鸿驻守,马超便继续率军,很快就来到了长安城下。</p>
</p>
这时的长安城和同时代其他的城池一样,并不是像明清城池以砖砌成,而是以黄土夯实了,一层一层地版筑、堆高,而形成的。在平旷的关中平原上远远看过去,就像一座方形的土山。在土黄色为主要色调的数丈城墙之上,建有高大雄伟的城楼、直插云端的角楼、整齐排布如锯齿状的雉堞,十分坚固。</p>
</p>
这时的长安城还与唐长安城有所不同,唐长安城处于渭水北岸,而汉长安城位于渭水南岸。而且汉长安城只建设起了宫城,并未修建外郭城。也就是说,长安城的城墙内,只有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等宫室,和比宫殿区面积狭小很多的东西两市。而长安城的居民所居住的里,全都居于宫城之外,没有外郭城保护。</p>
</p>
亲眼见到看到汉长安城,马超才明白,为何后世发掘出的汉长安城遗址只有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明光宫、桂宫等宫室,和东西两市、高庙、武库、城门和城墙,却并没有百姓所居住的里了。</p>
</p>
原来是里都分布在城墙之外,而汉朝并未给里修建起一道郭墙。</p>
</p>
在后世,针对汉长安城遗址只发掘出宫殿区和城墙,而没有发掘出里,考古学家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汉长安城就是没有里,没有多少百姓居住在长安城;一派认为,汉长安城确实有里,但没在宫城之外,营建起郭墙,里就暴露在长安城外。</p>
</p>
以前马超也曾经笃信汉长安城无里,无太多百姓居住。现在看来,是他想错了。</p>
</p>
在长安城西郊,有太液池、渐台、神明台、双凤阙、和建章宫的前殿。高大的双凤阙,还高出长安城墙几丈。</p>
</p>
马超仔细一看还发现,长安城南郊,还有两座高大宏伟的楼阁,是辟雍和社稷。在辟雍和社稷之间,本来还有“王莽九庙”</p>
</p>
正当马超看着这气势磅礴的长安城,看得津津有味时,西城墙、直城门之上的城楼上,一面最大的红旗,吸引了马超的注意力。那面旗帜,正是皇甫嵩的大纛。皇甫嵩也正站在他的大纛之下,俯瞰着城下马超。</p>
</p>
官军击鼓,立即把马超从欣赏长安城上给拉了回来。马超命令部曲在太液池与神明台之间排列成阵,并命令一部上到了神明台上,遍插旗帜。太液池和神明台距离长安城有五里,(汉代一里,合415米),正对着双凤阙和建章宫前殿,也正对着双凤阙和前殿之后的直城门。在直城门之上的城楼的皇甫嵩,能够把西凉军尽收眼底。</p>
</p>
面对西凉军占据了神明台,皇甫嵩也无可奈何。他知道,以现在这样的局势,他再率军野战,必败无疑。只有坚守不出,才能守住长安城,断绝马超对于关中的野心。</p>
</p>
马超见皇甫嵩在长安城,就知道这皇甫嵩倒还挺有战略眼光的,他深知长安城是整个关中的心脏,若不以重兵驻守,后果不堪设想。</p>
</p>
马超想抵近到直城门之下,又怕建章宫前殿之中有伏兵,便先派数百骑前去侦查,才发现殿中并无伏兵,便毫无顾忌地骑着小白,一直奔至双凤阙下,才停住。因为有高大的阙挡着,哪怕距离城墙只有几十步,也能不被官军的箭矢所伤。</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