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枪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29、南北震动,五代河山风月,我的长枪依在,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就是当下打幽州的难处,战场是处在战争迷雾之中的,他们不知道辽军主力何在,辽军主力到了哪里,有什么打算。
反过来辽国人也不清楚,所以在发现他们大军主力之前,辽国人也是心虚的。
可问题在于幽州那样的坚城就像太原,像寿州,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想打就必须全军北上,用大量部队保护攻城部队。
一旦那样做,他们主力暴露,那辽军就毫无后顾之忧了,不怕被他们偷袭设伏,不怕一不小心撞上他们的主力而全军覆没等等。
大军屯兵幽州城下,辽国就完全了解他们的意图,知道他们的动向,只用调集四面八方的部队全部驰援,围着打就成,他们全盘变成被动防守,再无战争主动权。
这是史从云最怕的一种情况。
所以他怕的不是辽军大举南下,而是怕辽军按兵不动,等着他们打幽州。
这就和杜聿明设想的战略有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机动兵团摆在后方,让对方攻击坚城,这样兵力就会汇聚,待到对手在坚城下攻击顿挫,立即出动后方机动兵团与之决战。
这是战场主动权的争夺。
众将没有说话,而是看着他踱步。
“战在我,非在贼也!
我们绝对不能被辽国牵着鼻子走,也不能把主动权交出去。
所以这场仗我们要打,要与辽国大战,但不能在幽州城下打。”史从云一句话定下基调“我做三层部署。”
“中军主力控鹤军两万人,神火都两千人囤驻瓦桥关,由我亲自率领,王全斌、王仲随我为副手。
控鹤军精锐骑兵五千驻扎东面文安县,由史彦超率领,高怀德为副。
罗彦环率控鹤两个军四千人驻守淤口关。
驭浪水军五千人依旧由司超,王环率领,扼守独流口。
王审琦,董遵诲你们的八千人依旧在益津关固守。”
众人认真听着,说到这史从云看向没有分配任务的三人,向训,慕容延钊和赵匡胤。
这是他觉得最最有想法的三个人,用兵也很稳重成熟。
“赵匡胤!”
“末将在!”老赵激动起身拱手,之前的战争他都没有参与,正急着立功呢。
“你率龙捷军精锐骑兵三千,驻独流口。”
“诺!”
“慕容延钊,向训。”
“末将在!”慕容延钊和向训起身拱手道。
“你门各率控鹤军步骑兵两千,慕容延钊出益津关向北攻击涿州,向训向北攻固安,打下之后可以继续向北,到达幽州城下都行。”
“诺!”两人拱手应下。
部署说完了,史从云随即说出作战设想。
“不能在幽州打,我们就在幽州南面打。
慕容延钊和向训两路军不必以攻城略地为只要目的,你们的目的是诱使辽军南下,如果遇到辽军主力,保存实力经益津关南下。
到时如果辽国大军想要往南收复失地,只有两条路可走,益津关或淤口关,益津关道路宽阔,他们更可能走那里,不过淤口关那边也不能松懈。
一旦辽军主力到达益津关,王审琦和董遵诲,你们必须全力守住。”
“诺!”两人拱手。
“待辽军汇聚在益津关下,攻城受挫,我亲率大军从瓦桥关北上,老爹那边从文安县北上,司超、王环从独流口西进,一同在益津关下夹击辽军。
赵匡胤率精骑走淤口关往北,突袭固镇截断辽军退路。
同理如果敌军走淤口关,我们就合兵淤口关。”
“诺!”众人齐声答应。
“如果战事顺利,打掉辽国大军,我们乘胜北上,向北进军。
如果战斗不利,则全军退守三关,保住已经打下的关南之地。”史从云严肃道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如果辽军非常聪明,根本不南下,就等着我们去打幽州,那么我们也不进军,就看谁更有耐心!”
这就是他的战略部署,和杜聿明的战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部署上稍微复杂,直白的说就是让出一个必经之路上的坚城来给敌人打。
为了打开通道,攻下有大量守军的坚城,辽军必须把各处分散的游骑和兵力集中在益津关方向。
这样辽军的优势就完全消失了,他们的主力位置也暴露无遗。
到时史从云就出动后方早已严阵以待的各个军团,北上迎击辽军,与他们行决战!
若说正面决战,周军是从来不惧契丹人的,这样主动权在他们手中,打仗也从契丹人擅长的分兵游击变成了周军所擅长的大军团决战!
当然,最坏的情况是辽国也有高明人物,也打起和他一样的主意。
想让他们去打幽州,等大军屯兵城下攻击坚城顿挫时出动幽州北面的机动兵团行决战,那就会陷入一种双方都不敢出动大兵团的尴尬局面。
到时就只能比耐心,比谁耗得起了,就变成国力比拼了,那是最坏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大周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没做到,人口和国力肯定是耗不过辽国的。
正当史从云在北面大规模调动部署大军,处心积虑一点点计算,废寝忘食的时候。
周军十几天内接连夺取宁州、莫州、瀛州、文安县、平舒县、乾宁军、独流口,破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三关的消息已经往南往北快速传开。
一时间南方周国沸腾,北方幽州震恐,各路官道上飞驰快马奔向四面八方,带去这个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天大消息,天下震动,一场更大风暴正在酝酿
(章节评论中附上河北局势图和史从云进军图,方便大家理解)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